第486章 北宋经济课3
“而到了宋朝的时候,一些草市因为交易时间的被放开,甚至逐渐演变成为居民点,人多了,这里是不是就变成了村子?变成了镇子甚至是县城?然后这些紧靠着这里的草市是不是就又变成了新的商业区,又拥有街道了?”
易梅举例道,“举一个很鲜明的例子,在史料当中也有记载的,那就是鄂州的南草市,因为长江水运兴起,最后变成了沿江数万家的规模。”
“刚开始交易的就是水产品或者是盐、酒等生活必需品,渐渐的人多了,这里就拥有了饮食服务设施,这里完完全全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商业综合体,就像是后世的商城商场一样。”
“可以吃喝玩乐,也可以做生意,往来之盛,大家也可以想象到。”
随着易梅的述说,大家也可以想象到这一幅画面,而《清明上河图》虽然不是草市,但大家也可以从这里衍生到那一幅景象。
很快易梅也播放了一小段视频。
这一段视频是直接去草市那边拍摄的,两侧小贩叫卖声络绎不绝,河上的游船也是往来不息,草市上人头攒动,甚至听见有一个商人在和另一个人在谈论去哪里仓储比较便宜……
天幕下
(哎呀,那不是我?竟然拍到我了!)
(哈哈哈,虽然只是拍到了身影,但也看得出那不是我吗?)
(要还是和唐朝的时候,那哪能够这么快活?)
……
天幕上的弹幕一下子就被宋朝人铺满了。
鲜少有人忿忿的,因为能够发弹幕的朝代肯定也是能够看到天幕的,他们敢说迟早他们的朝代也是会有所改变的。
谁不希望自己的日子变得更好?就连君主都希望自己手里有多点银子。
不过那些已经有草市等等的朝代也并不着急,能够赚银子的方法现在真的也不少。
“商业环境一放开,也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各地的商人甚至是外地的胡人都涌入其中……”她的棍子轻轻的指着《清明上河图》当中的一角。
在这里大家甚至看到了贸易往来频繁的胡人骆驼队。
天幕下的人眼睛一亮,完全找到了打开这一幅画的正确方式。
“根据记载,在北宋熙宁年间,朝廷的财政收入,农业税跌到30%左右,到了南宋淳熙年间,非农业税甚至于高达85%,所以这么多朝代,宋朝是唯一一个商业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
易梅说道。
坐在下方的宋朝皇帝脸上与有荣焉,总算是找回了一些自信。
“先不论别的因素,就单单讨论总的农耕面积,到了宋朝的时候,肯定是比唐朝的时候多的。”
易梅说到了这里,严肃的脸上也有了一些微妙的笑容。
朱清谷好像是品味到了什么,比如说土地兼并之类的,宋朝一开始的耕地面积肯定是最多的,然后到了后面不增反减,又或者是一些田地被侵占,甚至是就连厢军或者是禁军屯的田都被强买强卖等等。
这种事情不仅仅是宋朝,在除了什么朝代都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