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辟邪 作品

第1054章 《冰川遗嘱》

话说有这么个叫何如棋的,32岁,是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冰芯研究员,还是个古突厥语业余学者。这人呐,对冰芯研究那是痴迷得很。

南极极夜,暴风雪跟个被困的野兽似的,把帐篷帆布撞得哗哗响。何如棋眼睛死死盯着钻机的刻度表,手紧紧攥着操作杆,指节都泛白了。为啥呢?原来钻杆卡在127米深处了,比预计的冰芯长度多了7米。

这时候,助手小张裹着防寒服凑过来,呼出的白雾“唰”地一下就冻成了小冰粒,跟他说:“何哥,要不先停?”

何如棋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这可是昆仑站周边最厚的冰盖,他都追踪三年了,就为了取到没被现代污染的“净冰”。钻机又启动了,那金属和冰体摩擦的声音,刺耳得能把人耳朵震聋。不过,钻杆总算缓缓回升了。

冰芯被抬出钻筒的时候,小张“哎呀”低呼了一声:“这气泡……”

何如棋赶紧凑过去,眼睛一下子瞪大了——冰芯中段的气泡比普通气泡大两倍,还是淡蓝色的,就像有生命似的,在冰体里微微颤动,跟人呼吸一样。他赶紧拿出相机拍特写,嘿,镜头里,气泡轮廓隐隐约约映出一张女子的脸,嘴唇微微张开,好像在诉说着啥。

“把这节冰芯单独封装,-80c保存。”何如棋抹了把额头的汗,手指一碰到冰芯,“哎哟”一声,那冷得刺骨,就像被一只冰手抓住了手腕。

回到北京中关村的实验室,何如棋盯着质谱仪的屏幕,眉头都拧成麻花了。冰芯中的气泡成分分析结果出来了,除了常见的氮气、氧气,还有一种未知的有机分子,那分子式就像一串扭曲的咒语——C??h??n?o?。

同事林晓薇凑过来,她是古气候学家,也是何如棋的大学师妹,说:“或许是古代生物的残留物?”

何如棋又摇头,打开自己研发的声音还原设备。这设备能通过气泡内的气体振动还原声音。设备一启动,扬声器里传来一阵模糊的呢喃,就像风穿过古老的石窟:“itk……buz……gelk……”

林晓薇眼睛一下亮了:“古突厥语!‘推’‘冰’‘回来’!”

何如棋手指都抖起来了,赶紧调出古突厥语词典,一句一句核对。半小时后,他抬起头,脸白得像张纸:“她说——‘他们推我下去……冰会记住……我要回来……’”

接下来这一周,何如棋一头扎进国家图书馆的特藏室,把所有关于古突厥部落的文献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在一本清代学者翻译的《回纥部史》里,他找到了线索。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回纥部遭遇大旱,首领何力(姓“何”,古突厥语意思是“部落之矛”)决定献祭部落里最漂亮的女子阿依古丽,去取悦“冰川神”。阿依古丽被绑在冰架上,又哭又骂,最后被推进了冰川裂缝。死前,她诅咒道:“我的血会冻成冰,我的声音会藏在气泡里。等到何力的后代听懂我的话,我要让他们的喉咙像我一样冷,让他们的话变成冰锥,刺穿那些冷漠的心脏。”

何如棋手“唰”地一下攥紧书页,为啥呢?原来他的家族谱上,第一代祖先就是“何力”!

当天晚上,他就梦到了阿依古丽。她穿着红色的回纥长裙,站在冰川裂缝边,头发上结着冰碴,眼睛里流着血,恶狠狠地说:“何如棋,你是何力的后代。你听懂了我的话,现在,该还债了。”

周一早上,何如棋在食堂碰到林晓薇。他刚要打招呼,“哎哟”,喉咙一阵刺痛,就像吞了块碎冰。

林晓薇看着他扭曲的脸,赶紧递过一杯热咖啡,问:“何哥,你怎么了?”

何如棋张嘴,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没……没事。”话还没说完,“噗”地一下,咳出一团东西,落在桌上一看,是十几颗细小的冰锥,尖端泛着淡蓝色,跟阿依古丽眼睛的颜色一样。

林晓薇尖叫起来:“这是什么?!”

何如棋慌慌张张用纸巾盖住冰锥,手心全是汗,结结巴巴地说:“可能……最近上火,喉咙结了冰。”说完,他头也不回地逃出了食堂。

回到实验室,他对着镜子张开嘴,妈呀,喉咙里结了一层薄冰,就像水晶一样,还映出他惊恐的脸。

何如棋决定去新疆,找找回纥部的后裔。在吐鲁番的一个小村落里,他碰到一位90岁的老人。老人听他说完阿依古丽的故事,叹了口气说:“我爷爷的爷爷说过,阿依古丽的灵魂藏在南极的冰里。每隔一百年,她会找何力的后代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