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嘴角的湿疹
时间:2025年7月18日上午10点
地点:社区医院皮肤科诊室
人物:我(患者)、李医生(皮肤科主治医师)
一、初见医生:描述症状
我坐在诊室的椅子上,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嘴角——那里有一小块指甲盖大小的红印,边缘有点起皮,痒得让人忍不住想挠。李医生戴着白大褂,手里拿着病历本,温和地开口:“说说你的情况吧,哪里不舒服?”
我往前凑了凑,指着嘴角:“李医生,您看这儿,大概三四天了,一开始就是有点痒,我没在意,后来发现起了点小红印,摸起来有点糙,不像痘痘,倒有点像湿疹。我自己涂过两次保湿霜,没什么用,反而有时候更痒了,尤其是早上起来,或者吃完东西之后。”
李医生点点头,示意我张开嘴,他拿着手电筒凑近观察,又用棉签轻轻碰了碰红印边缘:“疼吗?”
“不疼,就是痒,越挠越痒,有时候挠完会有点红得更厉害。”我赶紧说,“对了,我最近没换护肤品,也没吃什么特别的,就是前几天天气突然变热,我好像出汗比平时多。”
李医生放下手电筒,在病历本上记着什么:“最近有没有用手撕过嘴角的死皮?或者吃饭的时候汤汁经常沾到这儿?”
我愣了一下:“好像有……前几天觉得嘴角有点干,撕过一次死皮,当时有点疼,但没出血。吃饭的话,我爱吃辣,可能汤汁会蹭到。”
二、医生问诊:排查诱因
“嗯,先别担心,不一定是湿疹。”李医生放下笔,抬头看着我,“我们先来排除几个可能的原因。”他的语气很缓和,让我放松了不少。
“首先,湿疹确实会有红斑、瘙痒、脱屑的症状,但湿疹通常边界没这么清楚,而且可能会有渗液,你这个更偏向干燥脱屑,先不考虑。”他顿了顿,继续说,“你刚才提到撕死皮、沾汤汁,这可能是个关键。嘴角这个位置很特殊,皮肤薄,又经常活动——说话、吃饭、喝水都会牵扯到,而且容易接触到唾液、食物、汗液,很容易受到刺激。”
他接着问:“最近有没有戴口罩?比如长时间戴口罩,闷热出汗那种。”
“有!我每天上班要坐地铁,都会戴口罩,最近天热,戴一会儿口罩里就全是汗,嘴角那儿总觉得湿乎乎的。”我恍然大悟,“难道是口罩捂的?”
“有可能,但不全是。”李医生解释道,“口罩会让局部形成潮湿闷热的环境,加上汗液刺激,皮肤屏障容易受损。再加上你撕死皮,直接破坏了表皮,让皮肤失去保护,接触到食物里的调料、唾液里的酶,就会引发炎症,医学上叫‘口角炎’,也可能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你说的‘类似湿疹’的症状很像,但诱因更明确。”
他又问:“有没有过敏史?比如对某种食物、金属(比如口红里的成分)或者药物过敏?”
“没有过敏史,口红最近也没涂,我平时不怎么化妆。”
“那最近有没有熬夜、压力大?免疫力下降也可能让皮肤变得敏感。”
“确实有点,前阵子赶项目,天天熬夜,吃了不少外卖,可能作息不太规律。”我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三、检查与诊断:明确病因
李医生站起身,带我到旁边的检查台:“我给你做个简单的真菌检查,排除一下念珠菌感染,这种菌也会引起口角瘙痒脱屑,尤其是免疫力低的时候容易找上门。”
他用无菌棉签在红印上轻轻擦了一下,然后将样本涂在载玻片上,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等待的几分钟里,我有点紧张:“医生,真菌感染是不是很麻烦?”
“别紧张,即使是,也很好治。”李医生一边操作一边说,“你这个更像是物理和化学刺激导致的皮肤屏障受损,也就是‘刺激性口角炎’,但谨慎起见,还是排除一下其他问题。”
很快,他抬起头:“没有看到真菌菌丝,排除念珠菌感染。再看一下,红印边缘没有水疱,也没有扩散到其他部位,不是病毒感染,比如单纯疱疹,那个会疼,还会起水疱,你这个不符合。”
确定了不是真菌或病毒,我松了口气。李医生回到座位上,总结道:“综合来看,你的情况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合并轻度口角炎’。主要诱因有三个:一是撕死皮破坏了皮肤屏障;二是口罩闷热导致局部潮湿,汗液刺激;三是食物调料(比如辣椒、醋)和唾液反复接触受损皮肤,加重了炎症。这几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出现了红斑、瘙痒、脱屑的症状。”
他指了指我的嘴角:“你看,这里的皮肤本来就薄,屏障一破,就像‘城墙’塌了个小口,外面的刺激物很容易进来,里面的水分又锁不住,就会又干又痒,形成恶性循环。”这个比喻很形象,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四、治疗方案:修复与防护
“那现在该怎么办?需要涂什么药吗?”我赶紧问。
李医生拿起笔开处方:“分两步走,先消炎,再修复。”
“第一步,用温和的药水湿敷,减轻炎症。我给你开一瓶康复新液,每天用无菌纱布蘸湿,敷在嘴角,每次5分钟,一天两次。这个药能促进黏膜修复,还能消炎,对破损皮肤很友好。”他叮嘱道,“敷的时候别用力擦,轻轻按上去就行,避免二次刺激。”
“第二步,湿敷完之后,涂药膏。我给你开一支弱效激素药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天两次,薄薄涂一层,用三天就行,别多涂,也别用太久,激素能快速止痒消炎,但用多了可能会让皮肤更薄。”他特别强调,“三天后如果不怎么痒了,就换成医用凡士林,每天睡前涂一次,厚厚的涂一层,起到封闭保湿的作用,帮助皮肤屏障修复。”
我赶紧记在手机备忘录里:“那保湿霜还能涂吗?我平时用的那种。”
“暂时别用了,普通保湿霜可能含香精、防腐剂,现在皮肤敏感,容易加重刺激。就用凡士林,成分最简单,最安全。”李医生说,“另外,这几天饮食要注意,别吃辣的、酸的、太烫的,避免汤汁沾到嘴角。如果沾到了,别用纸巾使劲擦,用清水轻轻冲一下,再用干净的毛巾蘸干。”
他又补充了几点注意事项:“口罩别戴太紧,尽量选透气的款式,戴一段时间就摘下来透透气,擦掉嘴角的汗。绝对不能再撕死皮了,哪怕再痒也别挠,痒的时候可以用冷毛巾敷一下,或者轻轻拍一拍,缓解一下。作息尽量规律,别熬夜,免疫力好了,皮肤修复也快。”
五、后续叮嘱:预防复发
“大概多久能好啊?”我还是有点担心。
“如果严格按我说的做,一般一周左右就能消退。”李医生笑了笑,“但关键是预防复发。嘴角这个位置很容易反复,因为我们每天都要用到它。”
他拿起一张打印好的注意事项单递给我:“你看这上面,我总结了几点,回去照着做。”
我接过来,上面写着:
1.\t避免物理刺激:不撕死皮、不挠痒、不用粗糙纸巾擦嘴角;
2.\t减少化学刺激:避开辛辣、酸性食物,进食后及时清洁嘴角;
3.\t保持局部干燥:戴口罩时勤透气,出汗后及时擦干;
4.\t加强日常防护:平时用温和的润唇膏保湿,尤其换季或干燥时;
5.\t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压力过大,减少皮肤敏感概率。
“还有,如果三天后没好转,或者红印扩大、出现渗液、疼痛,一定要再来找我,排除其他问题。”李医生最后说,“别太紧张,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关键是让皮肤屏障自己修复好,它需要时间,也需要你的配合。”
六、结束问诊:豁然开朗
我拿着处方和注意事项单,心里踏实多了。原来不是湿疹,只是皮肤被“折腾”得敏感了,只要好好护理,很快就能好。
“谢谢李医生,您讲得太详细了,我明白了,一定按您说的做。”我站起身,又忍不住问,“那医用凡士林随便买哪种都行吗?”
“对,只要是正规品牌的纯凡士林,没有添加剂的就行,药店或者超市都有卖。”李医生送我到门口,“回去吧,有问题随时再来。”
走出诊室,阳光正好,我摸了摸嘴角,好像没那么痒了。原来很多时候,皮肤的小问题都和我们的习惯有关——一个不经意的撕死皮动作,一个闷热的口罩环境,一顿辛辣的饭菜,都可能让脆弱的皮肤“闹脾气”。但只要找到原因,耐心护理,皮肤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我掏出手机,先在购物软件上下单了医用凡士林,又给同事发消息:“中午吃饭别点辣的了,我嘴角‘受伤’了,得忌口~” 看来,接下来几天要和清淡饮食、温和护理作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