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着小船的王大海 作品

第712章 。不承认(第2页)

现在他宁愿多花点钱,换个清静。

拖完地已是凌晨,林砚瘫在沙发上,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是大学室友发来的视频,辩论队聚餐,当年那个总跟他吵架的学弟举着酒杯喊:“祝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林砚笑着回复:“替我多喝两杯。”

放下手机,他望着窗外的月亮。月光淌过阳台的积水,像铺了层碎银。他想起老周说的打麻将理论,突然明白,所谓的“不解释不反驳不承认”,不是认怂,而是成年人的生存智慧。

就像打牌时摸到烂牌,与其摔牌骂运气,不如默默理牌,等一个胡牌的机会。

第二天上班,张总在会议室当众表扬了林砚:“小林态度不错,有担当。”同事们纷纷投来友善的目光,那个总抢他创意的实习生,甚至主动给他泡了杯咖啡。

林砚看着电脑屏幕上重新修改的方案,突然觉得没那么难了。他想起二十岁那年,辩论赛赢了之后,他在操场边的台阶上跳起来欢呼,觉得全世界都该为他的胜利鼓掌。

而现在,他更像个走钢丝的人,在生活的钢丝绳上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不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也不再为误解的目光辩解。

午休时,他去天台抽烟。秋风卷着落叶掠过脚边,远处的写字楼玻璃幕墙反射着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手机响了,是妈妈打来的。

“你爸昨天看新闻,说你们公司好像出事了?”

“没有的事,妈。”林砚望着天边的云,“就是正常的项目调整。”

“那就好,你别太累了。”妈妈絮絮叨叨地说,“上次给你寄的腊肠收到了吗?记得放冰箱……”

“收到了,昨天刚吃。”林砚笑着应着,把烟灰弹进风里。

挂了电话,他想起小时候生病,妈妈总说“不疼不疼”,其实他知道她比谁都心疼。原来成年人的世界里,“不解释”有时是体谅,“不反驳”有时是温柔,“不承认”有时是不想让爱你的人担心。

下午开会时,实习生又在偷偷用他的创意。林砚假装没看见,翻着手里的资料。散会后,实习生凑过来:“林哥,晚上有空吗?我请你吃饭。”

“不了,”林砚收拾着文件,“今晚要加班。”

他走出会议室时,听见身后传来同事的议论:“林砚现在脾气真好。”

“是啊,不像以前那么冲了。”

林砚脚步没停,心里却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他想起二十岁那年,辩论队教练说的话:“真正的强大不是赢得每一场争论,而是知道哪些值得争论。”

暮色漫进办公室时,林砚终于改完了方案。他关掉电脑,看见老周还在座位上打电话,语气温和地应付着对方的指责,挂了电话却对着空气无声地骂了句脏话。

四目相对时,老周尴尬地笑了笑,递过来一支烟。

“年轻时觉得沉默是懦弱,”老周吐出烟圈,“后来才知道,该闭嘴的时候闭嘴,是本事。”

林砚点了点头,烟火在黑暗中明明灭灭。远处的路灯亮了,像串起的星星,照亮了城市夜晚的轮廓。

他想起刚毕业时,总觉得成年人的世界沉闷又虚伪。他们说话留三分,做事藏一手,从不像年轻人那样酣畅淋漓。可如今自己也成了这样的人,才明白那些不解释的瞬间,藏着多少欲言又止的体谅;那些不反驳的沉默里,憋着多少独自消化的委屈。

电梯下行时,林砚对着镜面整理衣领。玻璃映出他平静的脸,眼角有了细微的纹路,眼神却比年轻时更清澈。

走出写字楼,晚风带着桂花的甜香扑过来。他掏出手机,给大学室友发消息:“下次聚的时候,我请。”

屏幕亮起的光里,他仿佛看见二十岁的自己站在辩论场上,眼神锐利,锋芒毕露。而现在的他,就像被岁月打磨过的鹅卵石,褪去了棱角,却多了份温润的光泽。

或许成长就是这样,我们终究会变成曾经不理解的模样,不是妥协,而是学会了与世界温柔相处。那些没说出口的解释,没发出的反驳,没承认的委屈,最终都变成了心底的铠甲,让我们在兵荒马乱的生活里,能体面地走下去。

林砚深吸一口带着桂花香的空气,脚步轻快地走向地铁站。站台的风掀起他的衣角,远处传来列车进站的轰鸣,像一首无声的成年礼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