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人间烟火的龙鳞 作品

第322章 暴雨夜伤人事件(三)(第2页)

他以嫌疑人的视角作为了一个切入点,在这个虚拟空间中,根据已知的线索,开始构建嫌疑人的形象和行动轨迹。他想象着嫌疑人如何在这个区域活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以及作案前后的心理变化。从嫌疑人进入画面的那一刻起,他的步伐节奏、肢体语言,梁明都在脑海中进行细致地还原,试图通过这种生物行为学和生物动态模拟的犯罪行为学分析,找出嫌疑人的行为模式和可能的逃跑路线,为案件的侦破找到新的突破口。

梁明沉浸在自己构建的模拟动态学世界里,他试图完全代入嫌疑人的视角,重新演绎整个事件的经过。他想,或许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出发,能够发现那些被常规调查所忽略的细节,从而找到全新的突破口。

毕竟,在许多复杂案件中,常规思路往往会陷入僵局,而换个角度思考,有时就能柳暗花明。 然而,尽管梁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不断在脑海中完善这个模拟场景,他的行为却还是无法判定嫌疑人行为的真实性。这毕竟只是基于有限线索的推测与想象,缺乏确凿的证据支撑。

有几位警员对此并不买账,他们觉得这种模拟行为太过虚幻,缺乏实际依据,更像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就在这时,邱涛察觉到了这几位警员的不满情绪。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向他们投去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那眼神仿佛一道锐利的光,瞬间让他们都闭上了嘴。邱涛心里明白,现在的人在破案过程中确实太依赖科技了。

科技固然强大,在很多案件中能够提供关键线索,比如监控录像、dnA 检测等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了破案效率。 但问题在于,过分依赖科技破案,就容易忽视大脑的作用。要知道,有些案子虽然需要监控提供直观的画面,但并不是所有嫌疑人都会乖乖地在监控下暴露自己。

但是,有些犯罪分子他们却是对监控的分布和运作非常了解,他们懂得如何巧妙地避开监控,从而让科技手段失去用武之地。 所以,在很多地方,还是得靠大脑去分析嫌疑人的动向。

通过对现场蛛丝马迹的观察与思考,推测嫌疑人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进而分析出对方最有可能存在的体态偏差,以及其他可能影响案件走向的因素。只有将科技手段与人类的智慧有机结合,才能在面对各种复杂案件时,更有效地揭开真相,将罪犯绳之以法。

此时的梁明却没有丝毫受这些小警员的影响,那些00后的小警员依旧还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引以为傲的样子,跟之前的一个案子的00后女警的行为一样,太过高看自己;差点因此丧命,然而,面前的几位男警员却丝毫一副看不起的表情,一股很奇怪的眼神却在这个氛围内,起来了....

半晌后,这两人却很快被安排做其他的事情去了;他们的领导见二人也没啥其他的事情,可是,他们的队长见二人一副毫不关己地态度后,直接安排他们去其他地方勘察去了;

可是,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却在不远处的一个墙根上发现了些许的痕迹,可是,这边却没有什么其他的痕迹,唯独一人却察觉出了一丝不对劲;

“ 不对,这边有一股软中华的味道!味道还未散去!”

邱涛却对这味道极为的敏感,也很熟悉的说了这么一句后,很快,他便意识到了打人者并未走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