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时光 作品

第1786章 共生谣里草长生

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 共生谣里草长生

月光像被揉碎的银箔,漫过连绵起伏的草浪。

凌羽坐在一块被风磨圆了棱角的青石上,裂穹刀斜倚在腿边,刀鞘上镶嵌的七颗寒铁星子在月色里泛着沉敛的光。他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刀柄末端的旧痕——那是十年前在昆仑雪域与黑煞堂首座搏杀时留下的,当时刀锋崩了个小口,刀柄却被对方的毒掌灼出了半寸焦痕,如今摸起来仍能感觉到凹凸的质感,像一段永远磨不平的记忆。

“还在想?”

苏瑶的声音带着软剑特有的清冽,像山涧水淌过玉石。她走到青石旁坐下,腰间的“流萤”软剑随着动作轻晃,湖蓝色的剑穗扫过裂穹刀的鞘尾,发出“叮”一声细响,像一粒冰珠落进玉盘。

凌羽侧头看她。月光勾勒出她鬓边新添的几缕碎发,十年前那个总爱把剑穗绑成蝴蝶结的姑娘,如今眉眼间多了几分沉静,却依旧会在剑穗扫过刀鞘时,眼尾泛起一点细碎的笑意。“在想第一次听《共生谣》的时候。”他说。

那是十二年前,在滇西的雨林里。他们刚端掉毒枭“红蝎子”的老巢,苏瑶中了对方的迷药,高烧不退。夜里他守在篝火旁,她半梦半醒间哼起这段调子,说那是外婆教的,苗人相信万物共生,草与风、刀与鞘、人与土地,都该像藤蔓缠着老树,不是谁护着谁,是谁也离不得谁。

“后来你总说这调子丧气。”苏瑶轻笑,伸手摘下沾在凌羽肩头的草籽,“说战神的刀就该配战歌,哪能哼这种软绵绵的调子。”

“那时候蠢。”凌羽自嘲地勾了勾嘴角。他想起自己当年的样子——一身迷彩服永远沾着泥和血,肩上扛着“兵王”的头衔,眼里只有任务和敌人。裂穹刀在他手里是收割性命的利器,从没想过它也能安安静静地靠在腿边,听风拂草叶的声音。

草浪深处传来脚步声,白若雪提着一盏竹编灯笼走来,灯笼里的烛火晃悠悠的,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怀里抱着个陶瓮,走到近前掀开盖子,一股米酒的清香混着桂花味漫出来。“尝尝?”她递过两个粗瓷碗,“去年收的糯米酿的,加了后山的野桂花。”

凌羽接过碗时,指尖碰到她的手。她的手不像从前那样总带着枪茧了,这几年在草场上种药、酿酒,掌心磨出了新的薄茧,却比当年握着狙击枪时更温暖。“若雪还是这么会弄这些。”他仰头喝了一口,米酒的甜混着桂花香滑进喉咙,熨帖得像小时候母亲熬的姜汤。

白若雪笑了笑,目光落在裂穹刀上。“还记得在中东沙漠吗?你用这刀给我削过木簪。”她说,“那时候刀上全是沙,你蹲在帐篷外磨了半宿,削出来的簪子边缘还剌手,我却戴了整整三年。”

凌羽当然记得。那时候她是医疗队的医生,他是负责保护她们的特种兵。一次遭遇伏击,她为了救伤员被子弹擦伤了胳膊,他背着她在沙漠里跑了半夜,停下来时发现她发间的银簪丢了,便捡了块骆驼刺木,用裂穹刀笨拙地削了支木簪。那刀砍过人、劈过装甲车,却在削木簪时抖得像筛糠。

“后来那簪子呢?”苏瑶好奇地问。

“埋在红海边上了。”白若雪望着远处的草浪,声音轻得像叹息,“撤离的时候路过那里,看到好多战死的年轻士兵,我就把簪子埋在他们旁边了。想着木头会烂,烂了就成了土,能护着点什么也好。”

风忽然转了向,带着草叶的沙沙声掠过三人肩头。柳依的身影从月光里走出来,她手里拿着支竹笛,笛身被摩挲得发亮。“该唱《共生谣》了。”她说着,将笛子横在唇边。

她的笛声不像苏瑶的剑那样清冽,也不像白若雪的米酒那样温润,倒像草原上的风,带着点粗粝的温柔。凌羽记得第一次听她吹笛是在西伯利亚的冰原上,那时候她还是“龙王”组织里最年轻的杀手,一身黑衣,眼里全是冰冷的杀意。他奉命除掉“龙王”首领,却在雪地里撞见她抱着个冻僵的孩子,用体温去暖那孩子的手脚。后来他才知道,那孩子是被“龙王”掳来的人质,她冒险救下,却差点被自己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