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时光 作品

第1658章 残雪埋锋待春归(第2页)

白若雪端着药碗挨个喂药,走到一个断了胳膊的少年兵面前时,那孩子突然红了脸,从怀里掏出个用红绳系着的小布包:“白姑娘,这个……给你。”布包里是块磨得光滑的石头,像颗心的形状。

“这是?”

“在黑风口捡的,”少年兵挠着头笑,“想着城里的小虎子可能会喜欢。”

白若雪把石头塞进袖袋,摸了摸他的头:“等伤好了,姐姐教你射穿云箭。”

凌羽站在廊下看着这一幕,忽然听见柳依在身后轻咳一声。她手里拿着封信,信封上是苏瑶的字迹,边角被雨水浸得有些发皱。

“城里送来的,说苏瑶让人酿了新酒,等咱们回去喝。”柳依展开信纸,轻声念道,“灶台上的酱肉快腌好了,王大婶托我问王大叔,今年的新麦要不要留种……”

念到一半,她的声音哽咽了。信的末尾,苏瑶画了个小小的灶台,灶台上冒着热气,旁边写着:“人齐了,才叫家。”

傍晚时分,凌羽登上城楼。夕阳把积雪染成金红色,远处的农田里,已有农人开始翻土,锄头碰撞冻土的声音,远远传来,像战鼓,又像心跳。他想起昨夜厮杀时,曾有个蛮族兵临死前问他:“你们守这破城,到底图什么?”

那时他没答,现在却懂了。

图的是王大叔坟头明年长出的新草,图的是少年兵给小虎子捡的石头,图的是苏瑶灶上温着的酱肉,图的是柳依账册上那些等着被填满的空白,图的是白若雪教孩子射箭时扬起的剑穗。

图的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

“将军,您看!”赵虎指着东方,天边的晚霞里,出现了一队车马,为首的那辆马车插着面杏黄旗,旗上绣着个“苏”字。

凌羽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

马车在城门前停下,苏瑶掀开帘子跳下来,身上还穿着那件月白短打,发间别着朵刚摘的腊梅。她手里提着个食盒,看见凌羽时,眼睛亮得像星星:“我算着你们该赢了,带了刚蒸的包子。”

她走到王大叔面前,把食盒里的包子递过去:“大叔,这是用您家新麦磨的面做的。”

老人接过包子,热气氤氲了他的眼睛。

白若雪跑过去抱住苏瑶,把袖袋里的石头塞给她:“你看,小虎子肯定喜欢。”

柳依站在城楼上,望着楼下相拥的身影,悄悄在账册的最后一页,画了个完整的“家”字。

凌羽走下城楼,苏瑶踮起脚尖,替他拂去发间的雪沫:“回来就好。”

“嗯,”他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驱散了最后一丝寒意,“回来了。”

关外的残雪还没化尽,城后的炊烟已袅袅升起。有孩子在巷口放起了风筝,风筝飞得很高,拖着长长的尾巴,像条游在晚霞里的鱼。药庐的药香混着包子的热气飘过来,还有人在唱着不成调的歌:

“长城长,长过岁月;烟火暖,暖过刀剑……”

凌羽抬头望向那片被夕阳染红的天空,忽然明白,所谓江山,从不是冰冷的城墙和旗帜,而是这些在烟火里活着的人,是他们的笑,他们的盼,他们一代又一代,把日子过下去的勇气。

残雪会埋了刀锋,却埋不了春天。就像烽火会烧尽城池,却烧不尽人心底的暖。

他握紧苏瑶的手,往城里走去。石板路上的融雪映着晚霞,像铺了一地的碎金。远处的灶台传来“滋啦”声,是苏瑶说的,那锅等着他们回来才炒的红烧肉。

人间烟火,即是江山。

而他们,会守着这烟火,守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