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时光 作品

第1656章 人间烟火是江山

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人间烟火是江山

凌羽的指尖划过城垛上的斑驳痕迹时,晨露正顺着青灰色的砖缝往下淌,在墙根积成一汪小小的水洼。水洼里映着半轮残月,像枚被磨旧的铜钱,又像他后腰上那道从南疆带回的疤痕——那是五年前为护苏瑶挡下的毒箭,如今疤痕淡成了浅粉色,却总在阴雨天隐隐作痛,像某种温柔的提醒。

“又在对着城墙发呆?”苏瑶的声音裹着水汽飘过来,手里的食盒“咔嗒”一声搁在箭楼的石阶上。她今日换了身月白短打,发尾还沾着几根草屑,显然是刚从城外的菜园回来。掀开食盒的刹那,蒸腾的热气裹着葱花饼的香气漫开来,混着城楼下早市的吆喝声,把凌羽从那些刀光剑影的回忆里拽了出来。

“看这城。”凌羽侧身让她靠在自己肩头,目光掠过远处晨雾中的农田,“当年在北境,我总以为守江山就是守住烽火台,守住关隘,守住那些插在城头上的旗帜。”

苏瑶咬了口饼,碎屑落在衣襟上也不在意:“那现在呢?”

“现在觉得,”他伸手拂去她发间的草屑,指尖触到她耳后微凉的肌肤,“江山是王二家新收的麦子,是李婶摊在竹竿上的棉布,是咱们家灶台上温着的粥。”他顿了顿,望向城楼下那个蹦蹦跳跳的身影,“也是小虎子手里那串糖葫芦。”

城门口,白若雪正牵着虎头虎脑的小虎子买糖画,小姑娘今日穿了件绯红的骑装,腰间悬着那柄凌羽送的“碎星”短剑,剑穗随着她转身的动作轻轻晃动。她似乎察觉到城楼上的目光,仰头朝这边挥了挥手,阳光落在她笑起来时扬起的嘴角,比糖画还要亮几分。

“若雪今日要带小虎子去西山学射箭?”苏瑶笑着问。

“嗯,她说总不能让孩子天天围着糖画转,得学点真本事。”凌羽想起昨夜白若雪磨着他调整弓弦的模样,眼底漾起暖意,“她说这叫‘代代相传’。”

正说着,柳依抱着一摞账簿从阶梯上来,青布裙裾扫过石阶,带起一串清脆的响动。她最近在帮城里的商户整理账目,眉眼间少了几分当年在秘阁时的肃杀,多了些烟火气,只是偶尔蹙眉算账的模样,还能让人想起她当年仅凭一支笔就能调动千军万马的风采。

“又在说什么悄悄话?”柳依把账簿放在食盒旁,指尖点了点其中一本,“城西张记布庄的账目对不上,少了三尺青布,我猜是他家小女儿偷偷剪了做毽子,你说要不要拆穿她?”

苏瑶噗嗤笑出声:“依姐姐现在越来越像个账房先生了。”

“总比当年对着密信猜哑谜强。”柳依拿起半块葱花饼,目光落在远处田埂上,“前几日去乡下收账,见着当年在雁门关认识的老卒王大叔,他现在种着三亩地,孙子都能打酱油了。他说当年守关是为了不让胡马踏过长城,现在种地,是为了让孙子知道,长城里头的日子,比外头好。”

凌羽沉默片刻,想起那个在雁门关断了一条腿的老卒。当年城破之时,是王大叔拖着残腿敲响了最后一面战鼓,鼓声里,他挥刀砍下了三个胡兵的头颅。如今再想起他,却是他蹲在田埂上给菜苗浇水的模样,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座沉默的山。

忽然,城楼下传来一阵喧哗。几个穿着短打的汉子正围着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争执,货郎的担子翻在地上,滚出一地的瓷器碎片。白若雪已经牵着小虎子走了过去,看模样是在调解纠纷,她微微蹙眉的样子有几分严肃,却没拔剑,只是耐心地听着两边说话,偶尔抬手比划几句。

“若雪现在越来越沉得住气了。”柳依轻声说。

“她当年第一次随军,见着有人抢老百姓的鸡,差点拔剑杀人。”凌羽想起那个画面,忍不住笑,“还是你按住了她,说‘将军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让人不必杀人’。”

柳依的指尖轻轻划过账簿上的墨迹:“我也是后来才懂的。当年在秘阁,总以为把密信送到就算完成任务,却不知道那些字里行间,藏着多少人家的柴米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