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第2页)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所以想要维持朝廷的持久稳定,就必须将这群藏在民间的,且能力超群稍微有点机会就能一飞冲天的寒门天才筛选出来,给他们应有的地位让他们为朝廷效力,而不是提着刀子跟朝廷互砍。

刘备曹操等诸侯也非常清楚这点,上位之后都在选贤任能,大力提拔寒门,但在察举制这个大环境不改变的前提下,真正有才能的寒门子弟根本进不了刘备曹操的视线,导致最后选上来的还是世家那帮人啊。

诸葛亮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自然想要改变察举制度,为寒门开辟一条上升通道,却空有想法没有对策,导致这个想法还停留在理想层面,迟迟无法实施。

但关兴的考试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路,让他看到了改变察举制的可能性。

考试是可以真正做到不看血缘不看出身,甚至不看长相只看能力的,若运作得当,绝对会成为比察举制更公平的选才神器。

没错就是公平,朝廷选才最重要的就是公平,唯有公平才会让关羽张辽这种有才的寒门子弟变成朝廷柱石而非朝廷隐患。

但要怎么考试才能既保证公平,又可以持久稳定呢?

诸葛亮挥着羽扇陷入思考,却不知道关于他的想法,关兴脑中有着一套经过上千年时间检验,且行之有效近乎完美的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