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丶脸红(第2页)
六王爷有孩子关他什么事?他还想去让人家的孩子把他叫爹不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玉琢假装没听见,只是身子缩地更紧了。
祁宸晔扬起唇笑了,这次,他的笑没有收回。
得了祁宸晔的保证,玉琢不再担心就藩之事,而是一心放在了生意之上。
建兴帝没有明说不让他们开酒楼,不过也没明说让开。玉琢秉承着虱子多了不怕咬的态度,重新让廖嬷嬷开了酒楼,来门前闹事的人一律不理,做出行的端做得正的姿态来。
只是酒楼的生意大不如前,有时候一天都难得开张一次。
玉琢也不在意,等日后真相大白,洗刷了她们的冤屈,酒楼的生意自然会好起来。
剩下的精力,玉琢全都放在了书社上。
书社不比酒楼那般容易经营。燕都的几家大些的书社,几乎都兼事编篆刻印,这就代表玉琢还得在书社的铺面后,安置拓印的器械。
好在她选址时就想到了此事,书社铺面后的场地足够宽敞,足够隔出来编撰和刻印的地方。
麻烦的是寻找能够编撰和刻印的人。
负责刻印的手艺人寻找起来还算容易,玉琢已经做好了打算,去请先前垮了的那家书社中的刻书人。
而能编撰书籍的人不是随随便便识两个字就行,需得有相当厚重的功底,玉琢实在想不出来,该上哪里找人。
她正满腹忧虑地在院子里踱步,思索着要不要让忙碌的祁宸晔抽个空子去找人时,青枝青柳给她送了一封信件来。
玉琢还以为又是哪个妯娌递邀她赴宴的帖子,但是信笺上的字雄健有力,一看就出自大家之手。
她拆开一看,信笺里所书的是诸葛亮的《诫外甥书》,落款却写着郑大人的大名。
郑大人能给她送来这封信,足以见得对她期望颇高。先前在郭安家里说让她去郑府进学的话,也不是客套,而是真的想要帮助她。
玉琢眼睛一亮,郑大人才高八斗,他的学识自然不是寻常读书人可比。不过请他编书实在大材小用了些,要是郑大人手下有徒弟的话,徒弟做这事倒是正好。
她於是提笔回信,先感谢了郑大人的教导,同时隐晦地提了一下皇上想让七王爷就藩之事,最后再说了自己预备开书社却苦於无人的境况,盼郑大人能够推荐合适的人选。
郑大人的信回的很快,他说自己府中正好有一位被连坐贬官的榜眼,等过了元宵节,他便带着那位榜眼去书社中寻玉琢。
这对於玉琢来说真是意外之喜,这书社原本就是朝本朝落魄举子们开的,郑大人举荐的人正巧符合玉琢的各项条件。
得了榜眼,学问好;连带贬官,运气差;客居他人府上,这不是典型的落魄文人吗。
等夜里祁宸晔回来时,玉琢兴冲冲地对他讲了此事,顺道还分析了一番:“郑大人此次给我写信,却不单单是给我看的。他也是通过我,向你表示站在咱们这边的决心。你要么寻个恰当的时机,同他好好谈谈吧。”
别以为她不知道,祁宸晔内心深处还是不太敢相信别人,最近对郑愈也没有什么亲近之举,什么事都是靠自己原先的人去做。
听到玉琢这话,祁宸晔认真回答道:“我会去同他谈的。”
郑愈位居首辅,祁宸晔本就打算抓牢他,只是最近事务繁多没有机会。此时他既然给了讯息,祁宸晔没有眼睁睁放过的道理。
夫妻二人各有分工,又说了会小话,才沈沈睡去。
等玉琢敲定了刻书人,又购置了所需的器械和书架,元宵节也到了。
祁宸晔这日清晨没有如往日一般早早出门,而是同玉琢一起起身,去书社中看了看。
玉琢疑惑他今日怎么得闲,却被祁宸晔告知:“我近日都会闲。”
这可不是个好兆头,玉琢不免有些担心:“皇上已经同朝臣们说你要就藩的事了吗?咱们……还来得及吗?”
祁宸晔抚摸着自己多日以来难得光洁了一次的面部,仍旧回味着清晨美人为他净面的愉悦。
听到玉琢询问,他才回过神来:“放心。你好好开书社,只有书社的名声打出去了,咱们才有在父皇面前翻盘的本钱。”
玉琢重重点头。
同时她也让青枝青柳去联系了白云观的人,透露出“红叶”便是七王爷的事,等今年大范围施粥的时候,白云观必然就会将此事传出去了。
作者有话说:
二更,还有两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