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丶还银子
28丶还银子
七王爷的动作很快。没过几日, 京兆尹就派人来了侯府,要传老夫人邢氏以及玉琢等去问话。
郭安保存多年的账本册子已经被玉琢提前交给了七王爷,想来也已经到了京兆府。
兴国公和兴国公世子也在, 兴国公看上去脸色灰败,显然时日无多,握着拐杖的手都在剧烈颤抖。
老夫人看见兴国公就哭了出来, 直呼对不起哥哥,家里的孙女居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害得哥哥也受牵连。
不过她并没有能哭多久, 因为审问案子的不单是京兆尹, 还有刑部侍郎,当场就制止了老夫人的嚎啕。
这种案子按理说上不了刑部的规格, 但毕竟牵扯进去了一个侯府和一个国公府, 刑部派人来也说得通。
玉琢望向京兆尹所介绍的那位侍郎, 见他朝自己微微笑了一下,心下安定。
看来七王爷已经疏通完了。
玉琢特意将帕子上沾了些辣椒水。京兆尹人问话时,玉琢一边哭泣,一边思路清晰地回答询问, 咬死是老夫人夥同兴国公府拿走了娘亲的嫁妆。
但老夫人和兴国公也咬一口咬定, 都说是玉琢的娘亲郭氏自己主动孝敬婆母,老夫人后面再转赠给娘家的。
这等后宅纠纷没有合适的我外部证人, 全靠两方自我举证。眼看双方各执一词,乱成一团时,刑部侍郎拿出了一份十四年前皇上处置兴国公贪墨案的诏书。
诏书上明明白白的写着, 兴国公被免了兵部的差事, 本也应该褫夺爵位, 但念在老兴国公的功劳, 只需补齐贪墨银两,外加十万两白银。
同时刑部侍郎还拿出了另外两份执结,一份是补齐贪墨银两的执结,一份是上缴罚银的执结。
刑部侍郎悠悠道:“本官已查过卷宗,兴国公府补齐贪墨银两就已用尽了所有家财,筹了很久之后才缴上了十万白银,那这十万两白银是哪里来的?”
京兆尹也拿出先前得到的账册道:“郭氏的账册里记了十万两白银和价值一万白银的首饰支出,时间就在第二份执结之前。而且这账册上没有郭氏私印,却有你邢氏的私印,显然郭氏在世时并不知情,是邢氏私自动了郭氏的财物。”
刑部侍郎朝老夫人看去:“本官已从保留账册的郭安那里取得口供,他说郭氏提这笔银两时是让别人来提的,自己并未现身,但却给了他信笺,说要孝敬婆母首饰。由此看来,郭氏确实孝敬过你,但给你的却是那一万两的首饰,没有那十万两的白银。郭安看见主人信笺和邢氏私印便没有怀疑,为你提了银两。邢氏,你还有什么话说。”
老夫人楞在原地,她当年胁迫富商儿媳要银子时,儿媳还专门多给了她一万两的首饰,同时说需要她的私印,钱庄才能支取银两直接送到兴国公府。
她看在那一万两首饰的面子上没有多想,没想到却被设了套!
难怪当初郭氏那么殷勤,还要亲自把关,同钱庄一起把银子送去娘家。
看着老夫人颓然灰败的脸色,玉琢心中明白,胜局已定。
京兆尹最后判兴国公府需还回十万两白银,且需在玉琢成婚前还回,以便王妃备婚。
有刑部侍郎在,兴国公府和老夫人自知告到刑部也无望改判,只得认了下来。
但兴国公府哪里还有那么多银两,除了祖宅和几处不值钱的庄子,再也没有别的物件了。
兴国公一激之下,当场死了,老夫人慌忙去看自己感情甚笃的亲兄长,也被兄长的去世激得昏死过去。
不过这些,於玉琢都无关了。
能要回银两,自然是好的,实在要不回的话,她就求老夫人和兴国公府的人遭报应。
报应已经遭了,那么其馀的事她也不甚在意。
回了紫竹院后,青枝青柳笑道:“看老夫人那样子,定然是中了风。醒来之后怕是床都下不了了。”
说完又叹口气:“可惜了咱姑娘的银子,兴国公府那么穷,绝对还不上。”
十万两白银与娘亲留下的产业比,完全不值一提。
玉琢笑了笑,让她们去带人收拾长兴侯的屋子。
长兴侯在别院养好了身子,马上就要回府里来了。
玉琢让兴国公府还银子这事,原本不打算让长兴侯知道,毕竟他大病初愈,身子和之前比相差太多。
但长兴侯是个孝子,回来后每日三次都要去看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的老夫人,下人们完全拦不住,还是被他知道了。
病愈的长兴侯头发已经全白,看上去比他实际岁数苍老了一代人。
玉琢本以为他要训斥甚至辱骂自己,但长兴侯只是叹了口气,含泪道:“是爹的错,爹没想到,你祖母之前竟然逼着你娘给她银子。爹也没想到,你祖母竟然想害了你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