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战事(第2页)
--
京城下了一场大雪,随之而来的是关外吹响的号角。
北燕最强大的一个部落南下侵犯大梁的国土,夜袭莫城,莫城守卫军还没等来救援,城就破了。
燕兵掠夺粮草,欺压百姓,民不聊生。
消息传来京城的那天,大臣们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主和派认为,北燕几乎每年都会在这个时候南下,每次都是抢一圈就走,根本无需担忧,派人去讲和就好。
主战派认为,北燕年年南下骚扰,侵害百姓,就应该将他们打趴下,永绝后患。
还有中立派提议,先将北燕逐出大梁境内,再派人和谈,开通商路,互通有无。
主和派大部分是陆文舟的人,大梁良将甚少,能打退北燕的,也就镇国将军。
此战若是告捷,镇国将军的威名更要压过他这个皇帝了。
主战派大多是武将或者太后派的人。
陆妍让手底下的人想了个折中的法子,於是有了中立派。
听着大臣争吵的三人面色各异。
陆文舟正襟危坐,表情凝重。
陆妍则有些出神。
沈素仔细地听着中立派的建议,其实她觉得可行,但她并不打算转向中立派。
首先,她不能打自己人的脸。
其次,大梁人讲究中庸之道,在两种极端情况下,人们往往会选择折中的办法。这就好比有人要掀房顶,大多数人不同意,但改成开窗,就有人妥协了。
而且,北燕是个游牧民族,必须要生活在水草肥美的草场,他们会随着季节迁移,一旦粮食不足,他们便会将目光投向南边的大梁。
开通商路互通有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沈素打算扶持陆妍上位,她得暗戳戳地促成这事。
下朝后,沈素没有回慈甯宫,而是和陆文舟丶陆妍一起去了宣政殿,他们留了几个重要的大臣,继续商议此事。
期间,他们连点心都没用。
沈素一开口态度强硬,支持主战派,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文舟都倾向中立派了,沈素的态度才缓和下来。
最后敲定了先驱逐,再和谈的策略。
可惜,天不遂人愿,事情没有按照他们所想的那样发展。
北燕少见地野心膨胀,占领莫城后,没有抢完东西就走,而是继续攻占宜城丶嗣城丶乌城,直面镇国将军驻扎在留城的骑兵。
似乎不得不战。
但如何战丶怎么战等问题依然被反覆提起。
两日后,关外传来消息,镇国将军首站告捷,勉强取胜,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赢法,现派人回京,请求
援兵和粮草丶武器。
沈素这边已经将能用上的资源都用上了,就算陆文舟那边想拖一会,将士们也能抵挡一阵子。
而陆妍和陆文舟正在宣政殿商量这件事。
陆妍明白局势严峻,劝说道:“陛下,尽早援兵吧,让户部和兵部那边不要拖。”
“阿姐,你放心吧,我知道轻重。”陆文舟眼珠一转,心里有了别的主意。
陆妍却像是一眼看穿了陆文舟的打算:“文舟,别在这个时候犯浑,你要是在粮草和兵器上做手脚,到时候吃亏的是你自己。”
“实在不行,靖北侯也可以领兵出征,大梁又不是只有镇国将军一个将领。”陆文舟低声喃喃。
陆妍长叹了口气:“对,不只他一个,但他是最合适的。他与北燕人交手得次数多,比较了解他们,胜算也大。至於靖北侯……他卸甲多年,教陛下弯弓射箭还行,上战场,恐怕身体也扛不住。”
“阿姐,这样太后那边只会越来越嚣张……”陆文舟擡眸望向陆妍,眼底流露出一丝不安,“我好怕。”
陆妍轻轻地抱了陆文舟一下以示安抚:“再嚣张能嚣张多久呢?陛下还年轻,来日方长,不能急於一时。”
“好吧。”
在陆妍的劝说下,陆文舟最终不情不愿地派出援兵,也没有在粮草和兵器上做手脚。
有了援兵和武器,大梁军将北燕兵打得节节败退。
镇国将军不仅收覆了失地,还打到了北燕的中心。
腊月二十五,北燕军派出使者求和,和平协议由双方签字画押,战事到此结束。
虽然是大梁占了绝对优势,但并没有对北燕人赶尽杀绝,还开放了商贸。
北燕王族还送了公主和亲,由镇国将军带回京城。
陆文舟封了镇国将军为侯,将那位燕平公主暂时安置在后宫的储秀宫里。
临近除夕,战事结束,宫中才渐渐热闹起来。
除夕夜宴原本是家宴,但恰逢战事结束,皇帝便让一众功臣来赴宴,就连燕平公主的席位也备好了。
沈素丶陆妍丶陆文舟高坐於台上,台下的暗流汹涌,他们看得一清二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