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if线 -最好的花灯
“好。”陆婉合上了书。
她一合上书,贺妍就吹灭了蜡烛。
蜡烛多烧一刻,就费些钱,她们手头不宽裕,能省则省。
借着窗外透进的月光,母女俩简单洗漱后上了床。
冬夜里,北风呼啸,院中枯枝摇曳,在半旧的窗子上投下一片阴影。
屋子的隔音不好,时不时能听见隔壁传来的咳嗽声还有巷子里的犬吠声。
这个小宅子不是她们的,她们只是租住在这里。
而且只租了其中一间房,院子里还挤挤挨挨地租住了其他两三户人家。
陆婉和母亲相拥在一起睡觉,这样会暖一些。
母亲白日劳累了一日,很快睡着了。
陆婉也很困,闭上了眼,但是没能入睡。
她们母女才来京城没多久,陆婉想到来年开春时的官学考试,便有些紧张。
她一定要考入官学,才能改变自已的处境。
陆婉的外祖父贺庭方也曾在京中做官,官职虽然不大,但是和三皇子走得近。
后来杜太后与三皇子的谋反案被揭露,外祖父和其他投在三皇子麾下的臣子都也被处死或流放。
外祖父被处死,家中妻儿皆被流放。
唯有贺妍,在家中大难来临之际,匆匆地许给了老家山南道的一户人家,从而逃过一劫。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贺妍为避祸而嫁人的时候甚至还未及笄。
贺妍嫁入了一户姓陆的人家,在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县城里。
贺庭方生前回老家的时候,曾经顺手帮过陆家一把,且手中握有陆家行贿的把柄。
因此,陆家才让幺子娶了贺妍。
贺妍嫁入陆家的时候,贺家已经被抄家,她几乎没有嫁妆。
而陆家也没有给什么聘礼,甚至没有操办酒席,不想声张自已家娶了个罪臣之女。
贺妍相貌生得秀丽,以前做官家小姐也养得好,这点倒是得夫君喜欢。
两人刚成亲时,感情也不错。
陆家在老家当地也算富庶,家中有宅有地,也有长工帮佣。
可是家中人多,糟心事也多。
贺妍得夫君喜爱,却因为罪人之女的身份被婆母长嫂嫌弃。
贺妍虽然愤懑委屈,但身后无人撑腰,出了陆家门更是漂泊无依,因此也只能在陆家处处逢迎,忍气吞声。
贺妍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陆婉,之后便一直无所出。
婆婆做主给夫君纳了两个妾,两个妾室倒是生下了儿子,让贺妍处境更难。
好在女儿陆婉很争气,自小就聪颖且极其用功。
她和陆家的兄弟姊妹们一起在族塾中启蒙,教过她的夫子都说,以她的资质,将来很可能考中做宫中女官。
也因此,陆婉能一直念书,启蒙后还被送到了当地最好的书院。
前几年,皇上颁布诏令,说长安的官学也能招女学生了。
若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官学,以后束脩全免,还会资助日用钱粮。
陆婉九岁这年,对父母说:“婉儿想去考官学。”
她说得很坚定。
她自小目睹母亲在家中如何辛劳受苦,看见那些姨娘困在阴暗的小院里明争暗斗一辈子,也看见十二三岁的堂姐就被订亲给了县城里不学无术的浪荡子。
前几日的时候,她无意间听见祖母和大伯母随口聊到:
“家中孙辈的亲事就差三房的没定了,婉儿那丫头伶俐,又在书院念过书,过个几年,长大了些,就算没考上女官,和县令大人家的公子也能配一配,我们陆家也能得个好亲家。”
陆婉浑身发麻,她不要,不要被困在这里。
她一定要走出去,离开这里。
她和家人说要去考官学的时候,大家都笑话她。
她通过了当地的筛选,要进京去考的时候,大家还是笑她。
连她爹也笑,摇头道:“你虽然聪明,可是考进官学难如登天,连长安的那些贵女都未必能考进去,你去了长安也是浪费盘缠。”
祖母也不同意,不愿意从公中给她出路费盘缠。
只有母亲贺妍支持她,拿出了这些年省下的积蓄,跟她说:
“婉儿,娘带你去长安考官学。你外祖父曾中过状元,在京中也曾指点过后辈学子,娘当初看过他们的文章,知道那些中举的人腹中才华几分。婉儿,他们不明白你的天资,可是娘知道。”
“娘不会让你困在这里一辈子,你一定要往上走。”
贺妍次日就跪在婆母面前,说要带女儿去长安考官学。
长嫂讥讽:“看来弟妹还没忘了以前富贵日子,还想着靠女儿扶摇直上,只可惜有些事得看命。”
老夫人道:“你们母女都心气高,既然非要去,那你们就去,去外面碰壁吃亏了,才会死心回来。”
陆家最终让贺妍母女跟着老家其他几个进京赶考的老乡结队走了。
老夫人还从自已的私房钱中出了钱给陆婉。
贺妍带着陆婉走后,长媳有些不甘心地问:“母亲为何还要给她们钱?这不是明摆着把银子扔进水里。”
老夫人冷哼一声:“我倒是不想给,可人活了这么年,见多了事,万事就怕个万一。若是那丫头日后真的踩大运飞上枝头了呢?不出点钱,难免遭她记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