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裕 作品

第372章 要我说,她们一个都不合格(第2页)

    武媚娘是有野心的,想要去主政一点不奇怪。

    “臣跟在陛下这里三年,别的不知道,但地方官是什么样子,陛下也经常分析给臣听,臣多少也有些了解。

    有陛下这三年的教导,臣觉得,自己有能力,应对好地方上的问题。

    哪怕去最穷最偏远的县,臣也愿意!”

    武媚娘是真的觉得,在李承乾这里耳闻目染了三年,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她都有能力处理。

    “既然你如此有信心,那朕就看你的表现了!

    到时候,你就跟这群考生一起,让吏部给你分配吧,朕不做任何干涉。”

    “谢陛下!”

    三年一次科举,而官员年年都在升迁变化。

    所以,就算目前没有县令的位置空缺,也是能够腾出来的。

    之后的武举和工举,李承乾就没有太过用心了。

    因为武举出来的,他们都会加入军队之中,做一个校尉之类的小官。

    能不能做出成绩,那是拿命去拼的。

    至于工举,工部特别的缺人,几乎到了会两手就要的程度,根本就不会被淘汰。

    能不能做出成绩,就看他们自己了。

    科举之后,李承乾就准备改朝廷的构架了。

    朝廷的构架,不需要一次性从上到下改完,先改上层就行。

    现在的朝廷构架,权力还是太过夹杂,有些时候会拖慢进度。

    就好比三省制度,中书省负责把皇帝的命令写成诏书,叫定旨出命。

    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书,有错字或者是意思有问题就打回去,让中书省重写,叫做涂归。

    如果合格,就重新交给皇帝批准。

    皇帝觉得ok,就会盖章发给尚书省,不ok又打回去。

    尚书省负责让六部执行,并且监督成果。

    这样一来,虽然限制了皇帝的权力,但也让构架变得臃肿了。

    更何况,遇到他这种皇帝,根本就没办法限制。

    可要是遇到昏庸的皇帝,又容易被架空。

    尽管这个制度,保证了皇帝即便昏庸,朝廷也能够按部就班的运转,可架空皇权这一点,是任何强势皇帝都无法容忍的。

    于是,又一次朝会上。

    李承乾说:“众爱卿,从上古到如今,朝堂制度可谓在历朝历代都有变化。

    为何而变,诸位可曾清楚?”

    听到李承乾谈起制度,百官瞬间警觉起来。

    心中稍微一琢磨,马上就想到,李承乾这是要动制度了。

    这还真是不消停,什么都想动一遍。

    可以一旦动制度,就意味着权力构架的改变。

    这是所有官员,都不希望看到的。

    哪怕是底层的官员,也同样不希望看到。

    因为他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制度,不知道对自己是否有利。

    这种情况下,他们宁愿守着现有的制度。

    因为在现有的制度之下,他们本身是既得利益者,无非是利益的多寡。

    反正已经适应了目前的制度,在制度之下操作,迟早有占据更多利益的那天。

    变了一个制度的话,可就很难说了。

    因此,没有官员想制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