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4章 药铺廊下的师徒暗涌(第2页)

市井百味

这场药香里的硝烟,成了街坊茶余饭后的谈资。绸缎庄的老板娘揶揄:\"前日我家丫鬟腹痛,葛先生开的四物汤要文火煎两个时辰,杜小哥给的香附丸吞下便好。\"码头挑夫却反驳:\"上月暑热昏厥,还是老先生的六一散管用!\"最妙是测字先生,他指着\"药\"字解道:\"上头草字表百草,下头乐字通音乐——这用药如奏乐,岂能只弹古调?\"

白露那日,济世堂来了位云游道士。他嗅着新旧艾绒笑道:\"贫道在武当山炼丹,用新艾引火,陈艾养炉。张真人说得好:'执古御今,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檐角铜铃叮咚,惊醒了药柜缝隙里并生的新陈两株益母草。

水火既济

转机始于一场时疫。葛云崖按古方配的辟瘟散见效迟缓,杜衡试着加入岭南传来的槟榔粉,竟使药效快了半日。老药师深夜翻检《外台秘要》,忽见页边祖父的批注:\"开元年间治疟,曾化用天竺方。\"晨光熹微时,他将珍藏的元代《回回药方》塞给徒弟:\"拿去!莫叫人说我葛家固步自封。\"

寒露开炉日,济世堂新添了副楹联:\"古法新方皆济世,陈艾鲜茸总回春\"。杜衡用铁锅炒制的新艾与阴干陈艾并悬梁下,葛云崖正教少年辨识波斯传来的莳萝子。药碾吱呀声里,忽听得老药师嘀咕:\"明日把李东璧的书也请上架吧...\"话音未落,后院新砌的炒药灶腾起青烟,惊飞了在陈艾堆里做窝的燕雀。

腊月的蕲州城飘起药香雪,济世堂前的\"君臣佐使\"旗猎猎作响。杜衡用新法炮制的艾灸条卖得火热,葛云崖的古法六味地黄丸依旧装在祖传的青瓷罐里。有客问起哪种才是正宗葛家药,老药师指了指《神农本草经》上斑驳的批注——那泛黄的纸页间,不知何时添了行鲜墨小楷:\"草木有本性,何须分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