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10章 戏台谶——梨园班主的连环套

水袖翻云遮日月 唱词九转隐真章 本是悲欢寻常事 偏作天门八卦场

胭脂粉下的阴阳账

苏州城北的庆喜班,后台常年飘着铅粉与桂花油的甜腻。班主姓金,生得魁梧似门神,手中却总捏着柄描金折扇,扇骨暗刻《梨园秘典》残章。戏班立着条古怪规矩:新入行的伶人需签“九重契”——从“描眉钱”到“谢幕银”,条款细如牛毛。更绝的是那套“戏文债”:若唱错半句词,罚银按《中原音韵》的声调折算,平声三钱,仄声五钱,入声最贵,竟要一吊。

布庄寡妇周娘子送幼子学戏那日,金班主抖开契约:“学徒头年练‘云手’,需供‘三清茶’——雨前龙井配虎跑泉,月耗三钱银。”待周娘子按完手印,他又添一句:“《汉宫秋》里昭君出塞的斗篷,按旧例该学徒家缝制…”三年后,周娘子变卖嫁妆时才发现,那件斗篷的孔雀羽线竟比角儿的头面还贵。

水袖里的天机局

这连环套的关窍,藏在《乐府杂录》的夹页里。金班主祖上做过宫廷教坊掌事,偷师学得“以戏困人”的绝技——寻常戏文分生旦净末丑,他却添出“神、鬼、妖”三行当,每行当再拆九等。更毒的是“戏码连环扣”:若某日唱《牡丹亭》,必得连演《离魂》《回生》《圆驾》三折,美其名曰“成全戏魂”,实则多收三倍戏资。

盐商做寿点《长生殿》,金班主抚扇长叹:“贵妃需用南海珍珠缀凤冠,方能显‘云想衣裳’之态。”待珍珠冠制成,他又指戏台:“《周易》云‘天玄地黄’,这台毯得换织金毡才压得住阵。”戏毕结算,珍珠竟少了一半,金班主摇头晃脑:“《史记》有载‘神物自晦’,怕是随贵妃升仙去也。”盐商气得仰倒,却见契约角落蝇头小楷写着“戏装耗损,主家自负”。

鼓点破阵

转机出现在中元鬼节。流浪武生裴三郎踹开戏班后门,布衣上还沾着草台班的尘土。金班主正逼琴师签“断弦契”——琴弦断一根赔三钱,裴三郎忽将铜锣掷地:“好个《梨园秘典》!《都城纪胜》载‘杂剧四折一楔子’,到你这儿怎生拆出二十四幕?”说罢扯过《长生殿》戏本,“‘密誓’一折本在‘惊变’之前,你故意倒错次序,害琴师多断三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