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7章 茶经变——茶馆掌柜的十八沏(第2页)
陶掌柜手一抖,茶匙撞翻建盏:“先生莫要乱说…”话音未落,白先生已夺过茶罐:“武夷岩茶该有岩韵,你这茶汤却带霉味——分明是陈茶染了靛青!”说罢泼茶于地,水渍竟泛出诡异蓝光。围观茶客哗然间,白先生冷笑:“什么‘九龙戏珠壶’,不过是普通紫砂涂了夜光粉。诸位可记得《煎茶水记》?张又新早说过,烹茶只需‘清、活、轻、甘’,何来十八般把戏?”
茶渣里的真相
翌日,茶行会首带《茶经》原本踏破门槛。陶掌柜那本批注《茶经》被当众浸入醋缸,墨迹竟化作青烟——原是乌贼墨混着香灰写成,遇酸即消。会首摔碎“九龙戏珠壶”,壶内壁赫然刻着“丙申年王记陶坊”,哪有什么百年传承。最可笑的是那套十八器皿,所谓“犀角茶漏”实为牛骨染色,“银茶则”竟是锡片镀银。
陶掌柜瘫坐在满地茶渣中时,白先生拾起粗陶碗叹道:“我师父在终南山采药,煮茶只用三物:活泉、柴火、豁口碗。”茶馆自此立新规:茶价按叶数计,沏法不得超五道。曾痴迷“十八罗汉沏”的老茶客自嘲:“从前喝的是云雾,如今方知白水甜。”
茶烟散尽见青山
寒夜,白先生独坐茶寮檐角。怀中粗碗盛着野茶,对月吟哦:“碾玉为尘终是幻,煮泉作露本来空。”忽见陶掌柜披着旧茶巾蹒跚而过,怀中抱着碎裂的秘色瓷片,月光下泛着冷硬的青。
更声催落晨露时,茶寮灶膛余烬忽明忽暗,映着墙上新贴的《茶训》:“茶道贵真,器法自然。”有野猫跃上茶案,碰翻的粗陶碗转了三圈,碗底茶渍竟似幅写意山水——倒是比从前的“麒麟沫饽”更得天然趣。
生存法则沉浮茶汤:
1.返璞归真——粗陶碗破十八器,见茶之本味
2.以简破繁——五道沏法立新规,重拾茶道初心
3.器具验真——醋缸显墨痕,拆穿故弄玄虚
4.借力打力——以《煎茶水记》破《茶经》伪注,正本清源
——化《茶录》“茶之妙,在乎始造之精”为醒世钟,藏《景德传灯录》“平常心是道”于粗茶淡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