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墨池惊雷——县衙状纸的九曲文章(第2页)
三更时分,郑明府携典史突查书吏值房。撬开地砖,底下竟埋着本《讼经秘要》,内载“九曲文心法”:寻常田亩纠纷,需引七部典籍设三重迷障;重大命案则要掺杂星象医理,令讼状如雾中看花。最毒的是那套“墨池养鱼术”——将关键证据化作池中批注,遇清水显形,遇茶水则化。
惊雷撕破千重幔
次日公堂重审,郑明府当众取来官制《大明律》。他劈手撕碎那丈余长的《田亩经界图》,冷笑道:“田界之争,一杆丈量绳足矣,何须搬弄《九章算术》?”又命衙役抬进十桶清水,将讼师带来的文书尽数浸泡。墨汁晕染间,那些蝌蚪批注竟化作“虚增田亩数”“私改界碑位”的罪证。
王员外的讼师还要强辩,郑明府已翻开《讼经秘要》:“这‘天元术悬案’的批注,可是用乌贼墨写的?遇碱水显形,遇酸醋消隐——好个‘墨池惊雷’!”说罢将醋壶倾入墨池,池中顿时浮起层油花,原是书吏们常年往池中倒桐油护墨。满堂哗然中,郑明府掷出惊堂木:“《论语》说‘民无信不立’,尔等却把圣人经典炼成了吞田噬地的饕餮!”
清风扫尽案头云
结案那日,府衙照壁贴出新告示:民间讼状不得超过三百字,禁用生僻典故;书吏代写需用官刻《简明诉状格》。赵四领回田契时,郑明府特赠他半刀竹纸:“老丈记住,田垄多宽量杆说了算,白纸黑字当如清水见底。”夕阳西沉时,赵四蹲在自家田埂上,将那些云山雾罩的状纸裁成田鼠吓纸,风一吹便哗啦啦响成一片。
茶棚里的说书人正讲着新段子:“要说这文书把戏,比那《聊斋》里的画皮还绝!诸位可听过‘墨里藏刀’?从前有个师爷…”忽有细雨飘落,茶客们缩着脖子散去,却见城隍庙墙根下,几个老书吏就着雨水磨墨,嘴里嘀咕着:“《洪武正韵》该添新注了…”
生存法则隐于惊堂:
1.直指本源——郑明府撕碎经界图,丈量绳破万千虚文
2.以简驭繁——三百字诉状令,剔尽浮华留筋骨
3.釜底抽薪——清水泡文书,显影术破墨池诡计
4.借力打力——用《讼经秘要》反制设局者,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化《朱子语类》“读书须是看着那缝罅处”为破局心法,藏《日知录》“文愈繁而实愈晦”于竹纸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