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幕府阴影里的寄生者——绍兴师爷的权力暗网(第2页)
千年寄生术
陈师爷的密室里供着幅泛黄画像,画中人方巾阔服,正是雍正年间的"天下第一幕"邬思道。当年田文镜凭借邬先生代拟的奏折得宠,奏折中"巡抚灯下黑"五字,让雍正帝连夜派来钦差。如今陈师爷效仿先贤,在给知县的禀帖里夹了句"漕粮改折,利国利民"。三个月后,朝廷果然推行新法,知县凭此政绩升任知府。
但这些把戏瞒不过茶楼里的说书人。那日陈师爷微服听《邬先生三计定河南》,惊觉唱词里藏着警告:"幕友本是寄生藤,莫待树倒方抽身..."当夜,他便将历年账册抄录三份,分藏城隍庙神龛、怡红院妆奁、义庄棺木之中。这般未雨绸缪,深得《三国演义》诸葛亮的锦囊妙计真传。
墨迹里的血痕
戊戌年秋,一桩"妖书案"震动江南。陈师爷看着通缉令上的潦草字迹,忽然想起十年前那个寒夜——彼时他还是钱塘县的小书办,因在赈灾账册上添了笔"虚耗",被知县打了二十板子。如今他摸着臀上旧疤,将知府公子的杀人案卷宗缓缓浸入茶汤。墨迹化开时,"误伤"二字变作"自卫",沾着茶沫的《大清律》摊在"夜无故入人家"的条款上。
三个月后,知府升迁的轿马出城,陈师爷的轿子却拐进小巷。他望着轿帘外飘落的槐叶,想起《老残游记》中刚弼断案的故事,忽对轿夫道:"去码头。"箱笼里除了三百两黄金,还有本手抄的《幕学举要》,扉页题着蝇头小楷:"笔下有冤魂,墨中藏因果。"
宣统元年的绍兴码头,陈师爷的孙子背着藤箱踏上渡船。箱里《佐治药言》的书页间,夹着半张未烧尽的状纸,依稀可见"按律当斩"四字。少年不知这是祖父的遗物,正为能进省城新式学堂雀跃。江风掠过船舷时,一张残页飘落水中,墨迹在浪花里舒展如蠕动的蛊虫。
对岸茶棚里,说书人拍响醒木:"且说那邬先生功成身退,化作西湖边一钓叟..."惊堂木的余音里,渡船已隐入烟雨。当年幕府里翻云覆雨的寄生者们,终是随着朱批御笔的消亡,成了县志里几行模糊的墨迹。唯有权力的阴影中,永远游荡着寻找宿主的刀笔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