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13章 夜航船中诺如梭(第2页)

这般手段,暗合古代智者的信用经营术:

孤本质押法:黄宗羲讲学余姚,从不收束修,只让学子抄录秘藏典籍。待弟子学成,必毁其手抄本以保学问金贵。

错漏验真术:顾炎武着《日知录》,故意在刻本中留七处谬误。见人能指正,方视为可传衣钵的真弟子。

碎银买椟计:郑板桥卖画明码标价,却在题诗时暗藏机关。富商若读不懂\"咬定青山\"的讽喻,纵出千金也只得空裱画框。

星沉月落见本相

丑时三刻,船抵杭州码头。那青衫书生正要上岸,忽被驿卒拦住:\"可是绍兴徐秀才?钱塘县悬赏十两缉拿的《四库》盗书贼?\"满船哗然中,老僧悠悠道:\"老衲那串菩提子共一百零八颗,方才施主答错七问,恰合北斗七星的数理。\"

原来僧人竟是退隐的刑名师爷,船中论辩皆为试探。这让人想起《聊斋》中的司文郎,能用鼻子嗅出文章优劣。真正的学问信用,从来不在唇齿之间——南宋陆九渊早看透此理,他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专挑暴雨天开坛:\"能冒雨来听者,方是真求学问。\"

晨雾散尽时,夜航船又变回寻常渡船。船老大清扫舱板,扫出半片撕碎的《论语》残页,其上\"人而无信\"四字正被鱼油浸透。忽有童子指江惊呼:\"看!水里漂着本《夜航船》!\"众人望去,不过是块朽木载着晨光荡漾——学问这场大梦,醒得早的看山还是山,醒得迟的,连自己都成了梦中道具。

信用这场夜航,有人把学问当灯油,有人将知识作船桨。且看富春江上的钓叟:他不用香饵,不抛长线,只在月夜吹笛——愿者上钩的,从来不是鱼,而是江底沉了千年的星月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