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 作品
第9章 枯棋谱(第2页)
清代笪重光在《画筌》中论:"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黄公望在画卷尾段留下的空白,后被乾隆误以为是残缺,实则暗喻"有情还似无情"的至高境界。他在给无用师的绝笔信中写道:"闻君新得《广陵散》谱,可否借观?"信纸却是三十年前二人共用的诗笺,背面还粘着西湖荷瓣的残香。这种"借古喻今"的疏离术,比嵇康的《绝交书》更显从容,恰似王维在《竹里馆》中写"深林人不知",留白处自有明月相照。
劫尽灯残:余韵的永恒棋局
至正十四年冬,黄公望将《富春山居图》付与师弟郑樗时,特意在卷末钤上"一峰道人"印。此印缺角,原是当年与无用师赌棋所损。郑樗携画过富春江,见对岸南山升起青烟——正是无用师弟子遵嘱焚化师父遗体的时辰。烟尘散入画中空白处,竟与墨色交融成淡淡的雨意。正如沈周在《夜坐图》中所题"观物自得",最深的牵念,终化作山水间的气韵流转。
三百年后,吴历临摹此画时,在空白处补绘一叶扁舟。渔翁手持的却不是钓竿,而是半局残棋。海上收藏家吴洪裕临终焚画殉葬,其侄从火中抢出残卷,焦痕恰恰吞没了那叶小舟。天意冥冥,仿佛告诫后人:情谊的余烬,终需留与天地收拾。正如八大山人画鱼不画水,黄公望的枯棋谱启示我们:最体面的疏离,正是以留白为舟,载着往昔的月光,永远停泊在时光的褶皱里。
烂柯观弈
那局未终的松子棋,后来在富春山洪中散落成阵。采药人偶得数枚,见果壳上竟有墨迹斑斑,细辨原是黄公望手书的《秋水》篇残句。樵夫王质若见此景,定会想起晋代"观棋烂柯"的传说——原来人间情谊的消长,本就是神仙棋局中的劫争。当我们学会像黄公望那样,在关系的画卷上留出呼吸的空白,便会懂得:最深沉的情谊,或许正是相忘于江湖时,心头那抹挥之不去的山色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