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我国封建社会~南北朝时期8
南北朝时期的作家及其作品
范晔的作品
《张衡传》—2)
释义:
这篇文章概括地记叙了张衡的经历、品性和各方面成就,主体部分记叙并肯定了张衡在科学上的贡献。
特别是详尽地描绘了候风地动仪,从材料、外形、机关,直到功效,热烈赞颂了这项巨大的发明创造。
祖国在1800多年前就出现张衡这样的科学家,确实是值得自豪的。文章兼叙避斗争,有明哲保身的消极思想,反映了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
全文叙事详略得,中心突出,语言精炼,层次分明,也是值得学习的。
译文(参考):
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市)人。张衡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他游历了西汉故都长安周围的三辅(陕西省中部地区),接着进入东汉国都洛阳,参观求教于太学(当时国家最高学府),通五经,贯六艺。
他虽然才高于世,却不骄傲自大。总是从容自得、澹泊宁静,不慕荣利,不喜欢与俗人交往。
永元中(89—104年)他被荐为孝廉,却没有去应荐;后被征召为公府(最高官职),又不去就职。
当时天下日久太平,自王侯以下都奢侈过度。张衡则仿班固作的《两都赋》,创作了《两京赋》,因以婉曲的言辞相劝谏,精思总理,经过十年才写成功。
大将军邓骘对他的才学大为称异赞赏,多次招聘他都不回应。
张衡长于机械技术,尤其极力钻研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常听说张衡长于术数的学问,派公家的车辆,特意去召请他,授予他郎中(官职),又升职为太史令。
随后他研究考验阴阳,妙解玉饰的测天仪器的原理,制作出浑天仪,着作了《灵宪》(一部历法书)、《算罔论》(一部科学着作),言辞甚为详明。
顺帝初,张衡又再转任太史令(之前作过公车司马令五年)。他不羡慕做官掌权,所任官职多年不升迁。他辞去史职五年后才复还。
阳嘉元年(132年),张衡又造出候风地动仪(测地震的仪器),以精铜铸成,圆径(直径)八尺,两个半圆合盖在一起,形如酒坛,外饰篆文、山龟鸟兽。
仪器中央有粗大的能摆动的铜柱,在大柱四周伸出八根横杆,按照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跟仪器四周的八个龙头的上半部相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