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坪 作品
第180章 我国封建社会~魏晋时期34
陶渊明的主要着作
3、《桃花源记》
释义:
《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晚期的作品,这里只选用“记”的部分。
东晋末年,政治极端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北方各族政权不时南侵,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连陶渊明自己也过着“耕植不足以自给”的生活。
《桃花源记》提出了《桃源”式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希望过那种没有压迫、剥削的自给自足的自由生活,启发人民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反抗不合理的现实制度。
但由于它不能把人们从不满现实引向改变现实的斗争,只能把人们引向逃避现实的幻想,所以从现在来认识,这种态度是消极的。
全文根据当时陶渊明的家乡江州一带人民为生活所迫而“逃亡去就,不避幽深”(《晋书?刘毅传》)的事实,加以想象,虚构而成,与当时社会作鲜明对照,通过寓意批判当时的现实;
文中又以真人间于虚构情节中,虚实相间,用以加强它的艺术的真实性;文章以不长的篇幅叙述了一段引人入胜的完整的情节,且用意深刻;
全文用语简洁、自然,却描述得十分生动、细致,特别是桃源胜境内外的描写,自然而奇特,清雅而壮观。
注释:
1、太元:晋孝武帝年号(376—396年)。
2、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常德市。
3、缘:循,沿着。
4、中无杂树:指桃花林中没有别种树木。
5、英:花。 缤纷:繁多而杂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