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热茶 作品

第358章 不同的年代都是夫妻

新学年伊始。

恰逢周六周日。

新生们做军训前的准备。

顺便熟悉校园。

老生们的活动丰富多彩。

有的摩拳擦掌准备在学生会大展身手;有的忙着找房子尽量离实习单位近一些。

更多的是以宿舍、班级为主的聚会。

而分别一个暑假不少情侣又能腻歪在一起。

为校园增添丝丝罗曼蒂克气氛。

方燃和夏小雪则是利用双休日拍结婚照。

桂城是小城市。

婚庆公司或许已经有了。

但在当下。

拍结婚照还是很粗陋。

无论是拍照设备、专业场地、服化道,远远比不了中海的老牌照相馆。

结婚照自然是在中海拍。

父母那一辈的结婚照很简单。

两人并肩坐在一起。

穿戴干净整洁,朴素的化妆,女方烫发就算是时尚。

甚至很多新人笑都不笑。

神色略显严肃。

结婚可是很正经的人生大事。

几乎是全国一个模板。

拍的照片基本是黑白照。

妥妥的证件照升级版。

核心是‘记录婚姻’而非‘展现浪漫’。

至于追求‘仪式感’的结婚艺术照。

即使在千禧年也并不太流行。

因此。

不找婚庆公司身穿西式婚服在户外拍摄。

将就一些。

在照相馆内拍摄符合年代气息的结婚照就行。

周日。

早上九点半。

方燃和夏小雪来到鲁迅公园附近的一家照相馆。

两人对中海都很熟悉。

特别是夏小雪。

上一世千禧年之前就考上中海的985大学。

见证中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进入新世纪之后的变迁。

不同于后世拍摄一组结婚照动辄数万。

现在拍结婚照精致一些也就千把块。

金秋十月。

向来是结婚的旺季。

绝大多数新人们都是在举办婚宴之前拍结婚照。

周日拍照的自然以新人为主。

九点半算是来得晚了。

已经有三对新人在排队。

虽说方燃器宇轩昂,夏小雪美丽高雅,但双双还不到二十,包括照相馆的员工在内,没人觉得这对小年轻是来拍结婚照。

方燃才懒得管他人怎么看待。

饶有兴致浏览墙上挂着的照片。

被勾起不少儿时的回忆。

犹记得。

小时候相机可是绝对的奢侈品。

难得拍一次照。

跟爸妈的留影不多。

印象最深的就是爸妈带着去照相馆拍几岁纪念来着?

当时还坐在木马上面。

笑也不会。

傻乎乎的表情。

然后就是爸爸抱着自己。

妈妈坐在一旁。

拍了一张全家福。

城市里面的孩子,特别是80后不少应该去过照相馆。

夏小雪的关注不同。

就盯着‘准新娘’妆容。

可以自己化妆。

也可以到照相馆之后让化妆师帮忙化妆。

排在前面的三对新人。

年纪最大‘准新娘’估计也就是25左右。

可惜妆容艳了。

显得比实际年龄大一些。

另外两位‘准新娘’略施粉黛。

年轻就是好。

化妆品都用得少。

随着年龄增长。

梳妆台上的瓶瓶罐罐越来越多。

用在化妆上面的时间也成倍增加。

虚岁十九。

花儿开得正艳的时候。

早上起来,夏小雪只是修了修眉,抹了点润唇膏,等会让化妆师补点腮红就行了。

拍出的照片就像是经过‘美颜’、‘滤镜’、‘磨皮’。

等再过几年。

照相馆也升级为影楼。

之后影楼又变为摄影艺术馆。

照片拍得是越来越美了。

但就像短视频的段子那样,萌娃想吃雪糕,告诉妈妈,爸爸搂着个光着肩膀的阿姨拍照。

妈妈气不打一处来,答应可以买雪糕,萌娃拉着妈妈在抽屉里翻出照片。

那个光着肩膀的阿姨正是她自己。

一张婚纱照拍得连儿子都认不出妈了。

照片是记录美好的时刻。

过度修饰就失去本意。

方燃逛了一圈回坐到夏小雪身旁。

低声说。

“结婚早也有好处。”

“不但可以省钱还能体现‘自然美’。”

夏小雪又偷偷地瞄了几位‘准新娘’。

确实如此。

现在整容的女性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