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热茶 作品

第343章 谁也不能给我老公穿‘小鞋\’

一周后。

燃雪创联收到来函。

方燃颇为惊讶。

原本以为是欧美的金融机构看上燃雪咖啡。

没想到是一家来自巴西的企业。

科帕卡巴纳咖啡集团。

估值报价3.5亿人民币。

折合美元约5000万。

巴西作为全球咖啡主产国,其本土企业入股燃雪咖啡馆,这就很符合产业逻辑。

借用燃雪咖啡馆为销售渠道卖自家咖啡豆、成品咖啡。

并借此全面进军中国市场。

即可分享燃雪咖啡馆扩张红利。

又比‘拓荒式’开辟市场大幅节省成本。

蛮聪明的。

但让方燃费解。

为何只对燃雪咖啡馆有兴趣。

而却忽略已经形成连锁规模的咖啡小店?

左思右想。

应该对燃雪咖啡调研的时候发现咖啡小店售卖的是速溶咖啡。

可能与企业产品定位有违。

但即使是速溶咖啡也需要咖啡豆啊。

未来几年全国扩张。

咖啡小店对咖啡豆的需求远高于燃雪咖啡馆。

想不通的事就问夏小雪。

夏小雪分析。

“起步阶段的燃雪咖啡馆,巴西这家企业就给出3.5亿估值,加上咖啡小店,燃雪咖啡整体估值至少得翻倍了。”

“如果不是缺钱就是商托。”

“结合奥莉维亚狮子大开口的10亿估值,翻倍7亿,符合‘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谈判逻辑。”

“对这家企业未实地考察,不能百分百认定是商托,咖啡豆也是分品种,高品质咖啡豆作为速溶咖啡原料,只会让咖啡小店巨亏。”

“要真是商托,故意压缩标的范围,为后续加价留空间,这是常规操作。”

“到底是怎么回事进入正式谈判环节就能知晓。”

有个‘火眼金睛’的‘六边形学霸’老婆就是好。

方燃也懒得瞎猜了。

随着双方正式展开谈判。

接触增多。

自然而然就会暴露出真实意图。

在收到来函之前。

燃雪创联也开会统一立场。

将燃雪咖啡剥离。

财大只是小股东,保证预制菜为燃雪咖啡馆唯一供应商,且当前财大拥有预制菜这一品牌。

与燃雪创联仅为合作。

关于燃雪咖啡从燃雪创联剥离独立运营本质属于商业行为。

且将这一情况上报相关部门备案。

作为211高校的财大无国有资产流失之虞。

燃雪咖啡被一家来自巴西的企业而非金融机构看上,产业投资比快进快出的纯财务投资更优。

证明燃雪咖啡的成功。

间接提升股东权益。

自然是全力支持。

而投行一门心思想着高溢价退出。

方燃也有强烈减持需求。

燃雪创联股东齐心,积极推动燃雪咖啡与科帕卡巴纳咖啡集团的合作推进事宜。

收到正式来函翌日下午。

便在公司会议室接待科帕卡巴纳的谈判团队。

初次洽谈。

感受到科帕卡巴纳咖啡集团的诚意。

并不是买下燃雪咖啡。

而是根据估值参股。

共同做大市场。

其优势也非常明显。

可提供质优价廉的咖啡豆。

巴西传统咖啡饮品。

具体投资参股多少没谈。

但方燃强调,燃雪咖啡这一品牌包括咖啡小店、咖啡馆,两者无法再度分割。

且财大作为燃雪咖啡馆预制菜指定供应商。

并保留加盟模式。

甩出三张底牌。

科帕卡巴纳咖啡谈判团队没有当场表态。

表示回去之后进一步商议。

之所以初次洽谈就抛出燃雪创联剥离燃雪咖啡的底线,避免浪费彼此时间。

其次。

将会谈纪要报备。

也相当于给暗中虎视眈眈的新国资传递信号。

燃雪咖啡是将咖啡小店+咖啡馆打包。

趁着外企犹豫。

需要补充调研的窗口期。

新国资也有充足的时间商定是否跟着入股。

投行狮子大开口10亿估值肯定偏高。

7亿。

就相当有吸引力。

咖啡小店在中海连锁店过百。

中海之外也就是长三角全都算上。

已经超过150家店。

燃雪创联7月营收突破2000万。

燃雪咖啡占比将近50%。

而燃雪咖啡馆尚未全面发力。

如果不是为了战略转型资本运作。

哪怕投行退出。

也坚决反对燃雪咖啡剥离。

新外资、新国资都有各自的调研团队和商业智囊团。

以占股30%为底线。

只要注资2.1亿。

对比燃雪咖啡高成长、广阔的市场前景。

完全可以断定。

哄抢抬价。

最终恐怕还真就是接近狮子大开口的10亿估值。

回到家。

方燃是电话不断。

如所料那样。

接到最重要的一个电话,明天早上要去参加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