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客 作品

第287章 贵在坚持(大章)(第2页)

等陆承安和陆正田将要带的配饰都准备齐全,时间也到了中午。

吃过午饭稍微休息后,两人就收拾妥当,跟隔壁的张夫子汇合。

接着,又被有过参加鹿鸣宴的方举人再次提醒后,时间也差不多了。

虽然家里离府衙很近,但大家还是坐上了马车,赶往府衙那边。

等陆承安到府衙门口的时候,已经有人来了。

作为庆安府三年才有一次的高规格宴会,前来的新晋举人,很明显都是经过精心打扮,只为给参加宴会的大人留个好印象。

陆承安跟几个恰巧在府衙门口遇到的同年打过招呼后,大家相约着一块进了府衙。

曲知府住的地方就在府衙后院,宴请大家的地方,也在最靠近后院,专门用来宴请来客的一处院子内。

一路上,欣赏着府衙内与一般宅院不同的景致,大家很快到了举办宴会的地方。

此刻,还不是曲知府和诸位考官们入场的时候。

这不,三三两两的新晋举人,正在互相认识新同伴。

看到陆承安过来,一下子就有不少人过来打招呼。

没一会,陆正田和张夫子,就因为陆承安周围的人过于多,主动地退出了陆承安身边。

陆承安一边跟大家聊着,一边将刚认识,以前没见过的新晋举人的长相,记在心中。

当然,他也经过交谈,大概知道了对方的性格,确定对方往后能成为点头交,还是关系好的同年。

能参加科举的,长相这一关,最起码在一开始的县试,就淘汰了不合格的人。

虽然考中举人的,也有几个脸上有了岁月痕迹的年长之人,但在书生气质加成,也自有一股年轻举人没有的成熟气质。

身着同款长袍,脸上挂着因为考中举人,独有的带着自信笑容的一大群举人,看着还真的惹眼得很。

反正,陆承安眼尖,已经看到周围下人时不时打量过来的目光。

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某些下人,会悄悄地往后院方向走去。

陆承安想起曲知府可是有几个适龄女儿的,笑了下,就将此事抛在脑后。

毕竟,不管怎样,这些风花雪月和宴会当场结亲什么的,都与他一个十岁小娃娃无关。

没过多久,就到了即将开始开宴的时间。

陆承安和其他同年,很自觉的先退出举办鹿鸣宴的场地。

接着,就看到

曲知府带着一群官员,走了进来。

不用猜也知道,跟着曲知府一块来的,有这次秋闱的正副主考官、提调、监试、同考及执事,还有府学的学政。

考官们都穿着朝服,看过去,陆承安马上发现,传说中的顾大人和范大人,都不在场。

毕竟,虽然没见过也不认识两人,但与对方官职匹配的官服,他这会也没看到。

所以,人呢?

从跟姜大儒的信件中,陆承安可是很清楚,顾大人和范大人都是朝中的名嘴。

他还想着,近距离的见一见对方,若是能近距离的学上一两招更好。

谁知道,对方缺席了。

就在陆承安找人的时候,前来的官员,已经对着京城的方向行过礼,依次入宴。

见状,陆承安也带着这次的新科举人,伴随着《鹿鸣》之章鼓乐声,依次而入。

等到谒见曲知府和考官们后,陆承安这群新晋举人,也被带到了自已的位置。

开宴后,由陆承安这个解元带头,伴随着乐人演奏的乐器声,开始清唱《诗经》中的《小雅?鹿鸣》,而其他新晋举人,作魁星舞?,开始了热热闹闹的开宴舞。

大家都是学过礼科的,魁星舞?都会跳。

而陆承安,更是在府学学礼科时,拿走了不少次的月考奖。

反正,鹿鸣宴,可没有一个举人会有任何失误。

接着,曲知府带头,夸了下这次所有的新晋举人,就开口道:

“这次,咱们庆安府的乡试主考官顾大人和副考官范大人,有事进京,未能前来参宴。

不过,两位大人对咱们庆安府的举人,都满意的很。”

众人:“……”两位考官参与选出来的举人,能不满意?

听到曲知府也就是告知一下大家两位主副考官不来的话,陆承安和其他新晋举人,都非常识趣的赶紧感谢几句,接着,就赶紧说道:

“这次未能得见两位大人,实属我等之憾事。

未来若有机会,自当登门拜访,聆听两位大人的教诲。”

面子上的话说完,很快,宴会就到了下一个环节。

鹿鸣宴,吃饭不是重点,表现自已,才是最重要的。

这不,随着曲知府和诸位大人该说的说完,流水线一般夸赞的话也结束后,有成算的人,就铆足了劲开始表现自已。

毕竟,虽然主考官和副考官今日缺席,但在场的,除了曲知府,还有几个四五品的官员。

只要其中一人能瞧中谁,收为弟子指点,未来没准能成为进士,入朝为官。

即便考不中进士,那有了朝中官员当师父,想也知道找个机会也能以举人身份当官。

当然,大家跟陆承安,都没有任何竞争意识。

陆承安可是姜大儒的忘年交,大周朝廷和文人圈,谁又能自信的觉得自已的才华可以收姜大儒的忘年交为徒?

但陆正田,被不少的新晋举人当成了最强劲的对手。

毕竟,有陆承安这个儿子,在场的人谁不给陆正田加个印象分?

随着在几个大人的言语下,应景的做了几首诗的陆承安大出风头后,就有人问陆正田:

“陆举人,小陆举人诗词,灵气十足。

不如陆举人也以这秋日宴会为题,吟诗一首,与大家同乐如何?”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陆正田赶紧躬身道。

此刻,他很清楚这位说话的官员,最起码是带着善意的。

毕竟,来参加鹿鸣宴的举人,谁没有提前准备几首与鹿鸣宴,与这个秋季相应景的诗作?

再加上陆承安可是替他修改了五六首相关诗词,不管什么样的天气,什么样的要求,都有对应的,陆正田一点都不担心。

正巧,一阵秋风吹来,桂花的香味,伴随着在灯光下随风而舞的秋叶隐约传来,很符合陆正田准备的一首诗。

于是,陆正田很快就用最合适的语调,将自已的诗作朗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