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裂无声 作品

第107章 战始

戎人主力大军来到东山府五里之外便停了下来。

随后对方便在薛云他们的眼皮子底下开始安营扎寨。

当然。

负责安营扎寨的无疑是魏军降卒。

至于其他戎人不仅没有帮忙,还会毫不留情地训斥催促这帮降卒动作快一点。

有些地位较高的戎人甚至会直接拿鞭子抽打他们。

简直是完全没把他们当人看。

“这帮家伙……”

看到这一幕的卫超咬牙切齿地说了句。

只是不知道说的是戎人残暴不仁,还是愤恨这群降卒逆来顺受。

眼看连绵起伏的帐篷开始搭起,戎人大军里都忽然走出了一支上百人的兵马,朝着东山府的方向便慢悠悠走来。

或许是受到提醒的关系,深知薛云箭术高超的他们不敢太过靠近东山府。

约莫八百米之外。

这群戎人顿时停了下来。

紧接着一个个戎人骑兵手里拿着面大盾便护佑在了十来个人面前。

一看就知道是戎人内部的贵人首领前来查探军情。

他们年纪有大有小,身上穿戴的袍服甲胄都相对艳丽,这在灰扑扑的戎人骑兵里都显得格外显眼。

彼此朝着东山府的城墙上指指点点,不断交头接耳。

奈何距离太远,薛云他们也听不到对方到底在说什么。

没过多久。

这十来个戎人贵人便在其余骑兵的护卫下朝着其他城墙的方向行去。

估计是在评估四面城墙何处的防御最为薄弱。

“卫校尉,当初戎人大军包围幽都府的时候,他们也这样派人近距离侦查过吗?”

随着这支兵马渐渐消失在视线,薛云不禁扭头询问起了卫超。

“印象里有过几次,据我观察,这些人要么是小部族的头领,要么是来自大部族的千夫长,而他们显然是这支戎人大军的掌控者。”

卫超都不知道和戎人打过多少次交道,自然比常人要了解戎人的情况。

为了方便薛云理解,他还特意解释说明了一番。

“戎人和大魏的军制不一样,在草原上小部族往往会依附大部族才能得以生存,不打仗的时候,小部族会在大部族划分的草场定居生活,基本互不干涉,若是小部族与其他部族因水源草场发生冲突,大部族都会介入主持公道。

可一旦大部族打仗,依附的小部族首领都要率领族内青壮前去助阵,倘若胆敢不来,事后大部族都会吞并消灭对方。

草原上有十三个大部族,为了争夺水源草场以及女人,这些大部族间经常会大打出手,可一旦遇到强大的外敌入侵,这些大部族都会组成松散的联盟一致对外。

只是打仗的时候,各大部族都是率领各自部族的兵马,其他部族无权也无法干涉。

正如现在一样,为何戎人拖了这么久才派人来征讨东山郡,无非是各大部族都不想平白消耗自身的实力。

哪怕最后派出了这支各部族联军,彼此都互不统属,不管干什么都需要这些头领千夫长共同商议出结果。”

“原来如此。”

不同的环境会塑造不同的制度。

在薛云看来,可能会觉得戎人太过松散难以成事。

但对于戎人而言可能早已习惯了这套制度。

“不过这些年来难道没有人统一过草原吗?”

薛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当然有啊,往前数一千年,草原上不乏出现过两三个枭雄统一整合了草原诸部,偏偏对方死后,草原诸部往往都会陷入内乱,基本过个三五十年,草原又会变成以往诸族对立的分裂状况。”

将门世家出身的卫超是读过史书的。

毕竟史书上记载了无数经典的战例,从中都能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

比如大魏建立之前。

草原上便存在过一个短暂的统一政权。

当时戎人还不叫戎人,而是称呼为狄人。

前朝末期,短暂统一草原的狄人兵锋之盛,南下打草谷的军队都一度威胁到中原地区。

如今的北境更是囊括在狄人的版图之下。

结果大魏建立后,狄人首领一死,为了争夺首领之位,老首领

然而这场大战却没有赢家,老首领的三个儿子一个战死,一个死于其他部族背刺,一个暴病而亡。

最终草原又再次分裂逐渐形成了如今十三大部族分割草原的局面。

所以凡是读过史书的人都知道。

草原诸部强盛的时候,中原朝廷都往往难以抗衡,甚至会出现求和割地赔款的情况。

但中原朝廷强盛的时候同样会死死压制着草原诸部。

从时间上来看。

中原朝廷对于草原一直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往往只有草原统一的时候才能对中原造成的威胁。

偏偏草原往往难以维续自身的统一局面,兴盛个几十年便彻底陷入衰落。

而中原朝廷存续稳定的时间则比较长,少则五十年,多则两三百年。

这期间草原诸部都会依附中原朝廷,凡是胆敢作乱劫掠边境。

通常中原朝廷都不用动手,一发诏书下去,立刻有其他草原部族争抢着代劳。

因为帮助中原朝廷打击叛乱部族不仅能获得大量草场奴隶,还能得到来自中原朝廷的丰厚赏赐。

换了哪个草原部族都恨不得给中原朝廷当狗。

可惜——

中原朝廷总会有走下坡路的时候。

一旦国力衰弱,草原部族都会不再把中原朝廷当回事,从此开始频繁犯边劫掠。

卫超曾经听自己父亲卫宣说过。

为何陛下要执意率领大军亲征北戎。

无非是延续了数百年的大魏早已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如果再不做点什么,或许过了几十年大魏都要亡了。

可惜想法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励精图治想要改革的魏帝发现他的政令推下去后,非但没有止住大魏的颓势,反而让大魏内部都变得更加动荡。

所以魏帝才会决定亲征北戎,打算到时候携大胜戎人之威强行掀起变革。

孰料就在他快胜利的时候。

国内传来了楚王谋反作乱的消息。

这是巧合吗?

至少卫宣告诉卫超,这绝对不是巧合。

尤其是大军秘密撤离的时候。

本来都溃不成军的北戎却忽然重新集结,打了个措手不及的魏军都崩溃瓦解以全军覆没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