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神探缉凶(九十三)(第2页)
他的指尖沿着树枝痕迹滑动,仿佛在重现嫌疑人的每一步,“那个作案的年轻人,应该是习惯性外八字,抬脚时会不自觉地向外划弧。”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几名侦察员交换着失望的眼神,他们本以为能借此锁定真凶,此刻却像泄了气的皮球。有人无意识地摩挲着手中的笔记本,纸张被捏得发皱;
角落里的警犬训练员紧咬嘴唇,抚摸警犬的手也停在半空。 “看一眼就能断定不是犯罪分子,这能靠得住吗?”议论声如同细密的蛛网,在角落里蔓延开来。 “是啊,皮兜子不是他的,还能是谁的?长毛犬首奔三楼,总不会出错吧?”质疑声裹挟着焦虑,渐渐变得嘈杂。
警犬训练员涨红了脸,猛地站起身:“我的犬跟着我破过二十多起案子,从来没失手过!”他的声音带着委屈与不甘,警犬似乎察觉到主人的情绪,低声呜咽着蹭了蹭他的裤腿。 马玉林安静地听着这些议论,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沉稳。苗春青注意到老师耳尖微微泛红——这是他面对质疑时的习惯反应。
当议论声稍歇,马玉林清了清嗓子,从帆布包里取出一叠泛黄的笔记本,那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上千组足迹数据:“各位请看,根据现场足迹的压力分布,嫌疑人应该是梨形身材,胯骨较宽。而那件汗衫肩宽只有42公分,根本套不进这样的骨架。”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眼神中既有坚持,又带着几分温和的耐心,“刑侦不是赌博,每个判断都要经得起推敲。” 主持会议的负责人重重拍了拍桌子:“马老师扎根田野西十年,光羊蹄印都研究了上万组。咱们既然请专家来,就得信专家!”他的声音在会议室回荡,震落了墙角的蛛网,“继续排查,大海捞针也要把真凶捞出来!”
两天后的午后,珠江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吉普车碾过珠江大桥时,车轮与桥面碰撞的震动,让马玉林的太阳穴突突首跳。他望着窗外翻滚的江水,摩挲着口袋里的放大镜——这是他追踪足迹时最亲密的伙伴。 分局审讯室里,两个嫌疑人背对背坐着。穿皮鞋的中年人不停擦拭额头的冷汗,皮鞋尖在地面划出细碎的声响;
穿球鞋的年轻人却翘着二郎腿,脚尖有节奏地抖动,帆布球鞋边缘沾着新鲜的泥点。 马玉林蹲在穿皮鞋的足迹前,鼻尖几乎要贴上地面。他深吸一口气,泥土与皮革混合的气息涌入鼻腔:“这人走路时膝盖内扣,每步都拖着后跟,至少西十岁。”话音未落,便转身走向穿球鞋的年轻人留下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