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雪飘飘飞 作品

第三十七章 第一次上朝!(4k)

    寅时三刻,天色黝黑。

    文德殿外,陆陆续续点上了不少灯笼,满朝朱紫,文武百官依品级井然有序的一一列队。

    不时有官员的交谈此起彼伏,声音不大不小,恰到好处。

    江昭一袭六品官袍,身姿挺拔立于文官一方的末位,手持象牙笏板,眼中略有兴奋。

    这是五天一次的常朝。

    诚然,这种天都没亮就上朝的事情不太好,有点折磨人。

    但,这是他的第一次上朝!

    难免有些兴奋。

    江昭扫视了一眼。

    三四十位紫袍,两百余位红袍。

    起码都是五品以上的大人物。

    至于六品、七品官员的绿袍,却是要少得多,甚至比紫袍还要少,仅是不到十人。

    甚至,还有一人身着青袍,为八品、九品官员的服饰。

    这不到十人的绿袍、青袍官员中,就有记载起居注的翰林起居舍人章衡。

    其余的几人,要么是因职位特殊,要么是御史一道的人物。

    因御史一道职责特殊,不少御史六品就有机会上朝。

    此外,诸如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这两个官位涉及记录百官考勤,哪怕一个是从七品,一个是从八品,却也不影响两人可以走进文德殿。

    当然,这种因职责问题上殿的官员,本质上就跟记载起居注的章衡一样,就是个无情记录事务的工具人,没有说话的资格。

    “当——”

    一声钟响。

    文德殿偏殿的一道殿门打开,走出七位紫襕袍老者。

    其中,有六人官袍上的锦绶、玉环、玉钏、十二章纹,余下一人挂金鱼符袋,着锦绶、印绶,官袍绣有威风凛凛的麒麟纹,却是一位武将。

    单从官袍,就可知这七人无一不权势滔天的人物。

    六位阁老!

    武将之英国公!

    偏殿常规性休息,这是宰相、参知政事、枢密使等人的特权。

    本来,因历代枢密使都是文官的缘故,武将已经断绝了去往偏殿的机会。

    不过,历代官家都会钦点一人,以议事之名让其入偏殿。

    这人,也就是武将之首。

    而这一代的武将之首,就是英国公张辅。

    几位阁老到场,也就意味着即将开启朝会,文武百官皆是噤声不言。

    江昭向前望去,心头一叹。

    他身前的人实在太多,仅能勉强望见几位阁老的衣袍。

    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鲤啊!

    一念未落,一念又起。

    大丈夫当如是也!

    过了足足一柱香的时间。

    “当——”

    又是一道钟声响起。

    “上朝!”

    钟声落幕,一道太监也有的尖锐声音传出。

    以六位阁老以及英国公为首,文武百官有序进殿。

    文武百官,近四百位官员,容纳于文德殿内。

    江昭因官位太低的缘故,相距殿门仅不到一丈。

    饶是如此,也是走进了文德殿的人物。

    文德殿内,十二根金丝楠木巨柱支撑,巍然矗立,柱身朱漆为底,蟠龙浮雕通体贴金,磅礴大气。

    官家赵祯端坐龙椅,一身绛纱袍,上绣云龙纹,头顶通天冠,上有二十四梁,着大带、革带、佩绶,威严肃穆。

    铜鹤香炉有龙涎香在柱间缭绕。

    侍立的司礼掌印太监手持拂尘,扫视百官尖声唱道:

    “陛下临朝—”

    “陛下圣安!”

    百官齐齐行大礼。

    一通大礼行毕,便是奏事议事环节。

    三司六部,各有事宜上奏。

    不过,都没有江昭的什么事。

    所谓大事少议,小事大议。

    哪怕真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往往也是经过几位阁老商议,早就定下了结果。

    所谓的朝议,更像是下发政令通知。

    要是底下人没有太大反应,基本上就是稳稳的通过。

    饶是如此,一些琐碎政务的上奏花费了近一个时辰,也还没有见底的迹象。

    江昭微眯着眼睛。

    手持象牙笏板,待在一个地方一站就是一两个时辰。

    这上朝,竟然是体力活?

    一点也不好玩!

    又过了半个时辰,上奏的节奏明显慢了不少。

    就在江昭认为第一次朝会大概要结束时,一人走出,江昭心头微振。

    韩章!

    “臣礼部尚书韩章,有本要奏。”韩章手握板笏,躬身行了一礼。

    龙椅之上,官家颔首。

    “臣谨奏:伏惟陛下膺乾御极,圣寿弥崇。今值千秋令节,乞循旧典,备礼称觞。拟择吉日,率百官诣南郊祭告昊天,祷祝圣嗣昌隆,国祚永延。其仪注、用度,已饬礼部详拟以闻。”

    老师话出一半,江昭就知道了是什么事情。

    贺寿!

    六月二十六,就是官家的诞辰。

    以惯例论之,官家寿辰是一年一贺。

    不过,或许是百官劝谏过继宗室子的事情让官家有些敏感厌烦,已有五年未有贺寿大事。

    如今,韩章却是以惯例上奏。

    官家可以拒绝贺寿,但礼部该有的上奏绝不能少。

    “贺寿?”官家赵祯眼神微闭,双手扶着御座,没有作声。

    嗯?

    不对劲!

    江昭有些意外。

    贺寿这种事情,又不是皇位,可没什么三辞三让的规矩。

    官家要是真有心拒绝,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这怎么,竟是有要考量的意思?

    江昭往前方望去。

    果不其然,不少紫袍大员也都有些意外。

    半响。

    “准奏!”

    话音一落,宰辅大相公富弼连忙躬身贺道:“官家万福金安!”

    有了百官之首带头,文武百官连忙齐声道:“官家万福金安!”

    这一来,近些日子最重要的事情,自然就成了官家的贺寿之事。

    江昭略微一想,也猜到了为什么。

    究其缘由,还是皇嗣的问题。

    如今,天子年事已高,却仍是无子。

    这事可一点也不小。

    无论是官员,亦或是黎民百姓,都有一个顾虑:

    还能生吗?

    官家子嗣本就不昌,如今更是年岁已高,还能生吗?

    不清楚!

    不单是臣子不清楚,就连赵祯自己怕也不清楚。

    并且,从古至今,四五十岁的皇帝已经算是长寿序列,谁也不清楚赵祯究竟还能撑多久。

    一旦赵祯出现了突发情况,却没有继承人,说不得又是得演绎一场宫变。

    这也就致仕臣子的奏本越来越频繁,希望皇帝早日过继一位宗室为太子。

    如此,也算是有了“正统”。

    过继宗室,赠送江山,赵祯自然是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