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使命

三天后的清晨,金城火车站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

姜海棠穿着藏蓝色“的确良”衬衫,拎着帆布行李包,站在月台上。

远处传来蒸汽机车的轰鸣声,铁轨微微震颤,列车即将进站。

陆良辰一身笔挺的军绿色干部装,一手抱着还在揉眼睛的小桃子,一手提着装满吃食的网兜。

“妈妈真的要走吗?”小桃子趴在陆良辰肩头,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软糯,还有一些不舍得。

妈妈才刚回来几天啊,怎么就要走了呢?

姜海棠心里软得一塌糊涂,她接过女儿,在她红扑扑的小脸上亲了又亲。

“妈妈很快就回来,给你带会眨眼睛的洋娃娃。小桃子在家要乖乖听爸爸的话哦!”

“好,妈妈,小桃子会乖乖的。”小桃子竖起一根手指,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口袋里掏出个用手帕包着的东西,“给妈妈的!”

手帕里是三块小桃子最爱吃的动物饼干,姜海棠鼻子一酸,小丫头怎么可以这样招人稀罕呢?

“妈妈的宝贝,妈妈会想你的。”

“呜——”汽笛长鸣,绿皮列车喷吐着白烟缓缓进站。

站台上顿时人声鼎沸,拎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开始涌动。

姜海棠心中虽然不忍,还是将女儿递给陆良辰。

陆良辰把网兜递给姜海棠:“煮鸡蛋十个,葱花饼五张,一罐牛肉酱,五根黄瓜,都是张师傅给你准备的,够吃到京城了,老头子说,等你回来了,给你做好吃的。”

“你帮我谢谢他。”

陆良辰点头,又顿了顿,从内袋掏出个牛皮纸信封,“这是全国粮票二十斤,工业券五张,你……”

“我用不了这么多,你不是都给我很多钱了吗?”姜海棠推回去,“再说了,我们出去学习,部里都安排好了。”

“穷家富路,就算出国不用,在京城的时候,说不定也能用得到。”陆良辰固执地塞进她包里。

“我到了京城,会抽时间帮你去看看家人的,我也会去看看……”

陆良辰点头:“应该的,你去陪陪姜爷爷,他会很开心。”

列车员开始吹哨催促,姜海棠匆忙把东西收好,最后亲了亲小桃子的脸颊。

陆良辰突然上前一步,借着帮她整理衣领的动作,在她耳边飞快地说:“每周三厂办能接到国际长途,我等你电话。”

姜海棠立即听明白了,这估计是陆良辰想办法申请的。

“旅客同志们请注意,开往京城的t18次列车即将发车……”

广播里传来字正腔圆的播报声。

姜海棠拎着行李登上列车,在靠窗的位置坐下。

透过有些模糊的车窗,她看见陆良辰抱着小桃子站在月台上,小桃子正拼命挥动着小手。

列车缓缓启动,陆良辰突然跟着跑了几步,嘴唇开合着说了句什么。

姜海棠的眼眶酸酸的,刚出发,她已经开始思考了怎么办?

车下的男人和孩子,是她放不下的牵挂啊!

列车加速驶离站台,金城的轮廓渐渐消失在晨雾中。

姜海棠拿出一个笔记本,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起来。

乘务员推着餐车经过:“同志,需要早餐吗?有稀饭和馒头。”

“谢谢,我自己带了。”

姜海棠笑着向乘务员道谢之后,打算把早饭拿出来,却觉得有些食不下咽。

最终,她还是没有吃饭,而是继续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努力汲取知识。

她总有一种时间不够用的感觉,总想努力地多做点儿工作。

火车穿过华北平原,窗外的景色由连绵的麦田逐渐变成起伏的山丘。

姜海棠坐在靠窗的位置,手中铅笔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她时而蹙眉思索,时而快速勾勒几笔,笔尖在纸上留下一道道流畅的线条。

忽然,对面座位传来一声轻咳。

姜海棠抬头,看见一位约莫五十岁出头的女同志正望着她。

女同志戴着老式的黑框眼镜,镜片后是一双锐利而温和的眼睛,眼角有几道细纹,却丝毫不减其神采。

她穿着洗得发白的藏蓝色列宁装,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徽章,整个人透着股干练沉稳的气质。

“同志,你这轴承改良图画得不错。”女同志推了推眼镜,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专业性。

她伸手指向图纸某处,姜海棠注意到她的手指修长,指节分明,指甲修剪得整齐干净,却带着些许磨损的痕迹,那是常年与机械打交道才会有的痕迹。

姜海棠没想到,对面就座了一名专家,她忙微笑着看向对面的女同志。

姜海棠眼睛一亮,立即放下钢笔,微微前倾身子,问道:“您懂机械设计?”

“工业部技术司,陈玉茹。”女同志伸出手,腕间露出块老式上海牌手表,表带已经有些磨损,却依旧走得精准。

她的握手有力而温暖,掌心带着薄茧,显然是个实干派。

姜海棠连忙自我介绍:“你好,我是金城纺织厂,姜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