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舒展P 作品

第596章 局 :伦理考量(第2页)

许明哲接手后,立即展开了大量工作。他组织团队走访每一位特异功能者,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担忧。在与空间感知异能者林悦的交谈中,他发现这个年轻女孩最大的恐惧,不是实验风险,而是自己的能力被当成 “怪物” 的标志。“我只想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林悦轻声说,“而不是永远活在仪器和检测之下。”

与此同时,伦理委员会参考国际科研伦理准则,结合 749 局研究的特殊性,开始起草伦理准则。经过数十次修改,《749 局超自然现象研究伦理规范(试行)》终于出炉。准则明确规定:所有受试者必须签署详细的知情同意书,且有权随时退出实验;禁止以任何形式强迫或诱导受试者参与研究;研究成果的应用必须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查,严禁用于军事攻击、侵犯人权等非人道目的。

准则实施后,第一个接受检验的是 “历史场景重现” 项目。陆承钧在签署知情同意书时,惊讶地发现文件中详细列出了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精神疲劳、记忆混淆等,甚至注明了实验报酬和医疗保障条款。“这让我觉得自己是被尊重的,” 他笑着说,“而不是被研究的‘怪物’。”

然而,伦理准则的执行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次心灵感应实验中,军方突然要求获取双胞胎苏文、苏武的原始脑电数据,声称用于 “国防安全研究”。伦理委员会果断拒绝了这一请求,为此还与军方代表展开了激烈的谈判。“数据一旦泄露,受试者的隐私将荡然无存,” 许明哲态度强硬,“我们不能开这个先例。”

随着时间推移,伦理准则逐渐深入人心。研究人员开始在实验设计阶段就将伦理考量纳入其中,比如为减少对植物沟通者林栖梧的干扰,团队改为远程监测;在研究超自然听觉者时,采用更温和的检测方式。这些改变不仅保护了受试者权益,也让研究获得了更真实可靠的数据。

在年度总结会上,乾峃昇感慨地说:“伦理准则不是束缚我们的枷锁,而是守护科学良知的盾牌。只有在道德和法律的框架内,我们的研究才能走得更远。” 窗外,寒风呼啸,但会议室里的每个人都明白,他们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且正确的一步。而那些关于伦理的考量与讨论,将永远伴随着 749 局的研究,成为照亮科学探索之路的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