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局 :理论困境(第2页)
研究团队尝试构建融合理论。他们将量子纠缠与神经科学结合,提出 “意识量子网络” 假说,认为心灵感应可能是大脑神经元在量子层面的非局域性连接;又将传统 “炁场” 理论与生物电磁学结合,假设存在未被发现的 “生物能量场”,能解释植物沟通和能量感知现象。
但这些努力很快陷入新的困境。当用 “意识量子网络” 解释梦境操控者沈星河的超前信息获取时,必须假设大脑能与未来的量子态产生纠缠,这直接挑战了相对论的时间箭头理论;而 “生物能量场” 假说无法解释为何只有特定人群能感知这种能量,以及能量的载体和传播机制。
乾峃昇在深夜的实验室里,对着满墙的理论模型沉思。他想起研究 “超自然听觉” 时,陈明能听见 “时间流逝的声音”,而仪器检测到其耳蜗毛细胞对 10^-12hz 的次声波异常敏感 —— 这个频率接近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波动。“或许我们的理论困境,源于对‘现实’的定义过于狭隘。” 他喃喃自语。
转机出现在一次跨学科研讨会上。一位来访的量子意识学家提出 “参与性宇宙” 理论:观察者的意识可能影响宇宙的演化。这为解释历史场景重现提供了新思路 —— 陆承钧的意识或许不是 “读取” 过去,而是通过某种方式 “参与” 了历史事件的量子叠加态。
这个假说让周启铭如遭电击,他立刻重新计算心灵感应实验的数据:“如果意识能影响量子态,那么双胞胎的脑电波同步,可能是因为他们的意识在更高维度形成了‘量子纠缠对’!” 他抓起笔在黑板上疾书,“而空间感知者的地磁场扭曲,可能是意识对时空结构的微弱影响!”
玄真子抚须微笑:“此乃‘心物一元’之理。《庄子》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若意识能与万物共振,自可感知常人未知的信息。” 他的话与量子意识理论意外契合,让在场的科学家们陷入深思。
尽管新理论仍存在诸多漏洞,如意识如何影响量子态、为何只有少数人具备这种能力等,但它为困境中的研究团队点燃了一盏明灯。乾峃昇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写道:“现有理论的局限性,恰恰证明我们正站在认知边界的门槛上。或许,突破的关键在于打破‘物质’与‘意识’的二元对立,从更宏观的维度重构理论框架。”
深夜的实验室里,周启铭仍在调试 “量子意识检测仪”,试图捕捉意识对量子态的影响;玄真子则在推演《周易》与量子力学的契合点,铜铃的轻响与仪器的嗡鸣在寂静中交织。749 局的探索者们明白,理论困境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未知领域的必经之路 —— 每一次理论的崩塌,都可能是新认知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