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局:生物电与生物磁(第2页)
随着研究深入,更多惊人的细节浮出水面。李砚秋在分析数据时发现,所有特异功能者在能力发动时,生物电场和磁场的变化模式虽各有不同,但都遵循着某种数学规律。她在白板上画出坐标系,将不同案例的数据标注上去,竟隐约勾勒出一个类似太极图的几何形状。“这不可能是巧合,” 她的声音微微发颤,“背后一定存在某种统一的物理法则,只是我们还没找到打开它的钥匙。”
然而,探索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对近百名实验对象的检测中,团队发现了一个矛盾现象:部分志愿者在展现特异功能时,生物电、生物磁信号却没有明显波动;而一些信号异常强烈的个体,却始终无法稳定发挥能力。“就像捧着一团迷雾,” 周启铭懊恼地捶打实验台,“我们能看到它的形状,却抓不住本质。”
面对困境,乾峃昇决定转变研究方向。他组织了一场跨学科研讨会,邀请量子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传统玄学研究者齐聚一堂。会上,一位老中医的话点醒了众人:“中医讲‘气行则血行’,人体的能量流动,会不会就是生物电与生物磁的具象化表现?” 这句话让玄真子豁然开朗:“道家所言的‘周天运转’,或许正是这种电磁场循环的古老表述!”
三个月的密集研究后,749 局形成了初步结论:特异功能的产生,极有可能与人体生物电、生物磁的异常变化存在紧密联系,但这种联系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涉及意识、能量、物质的多维交互。乾峃昇在研究报告中写道:“生物电与生物磁的探索,为特异功能研究开辟了新方向。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攻关电磁场的调控技术,尝试通过外部干预激发人体潜能。”
深夜的实验室里,周启铭仍在调试新研发的电磁调控装置。仪器发出幽蓝的光芒,映照着他疲惫却坚定的脸庞。远处,新一轮的实验对象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他们身体周围的电磁场监测仪,不时闪烁出奇异的光芒。这些光芒,如同希望的火种,照亮着 749 局在未知领域中艰难前行的道路,也预示着人体科学的奥秘,或许终将在不懈的探索中被逐渐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