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局 :深入研究(第2页)
乾老始终沉默地抽着烟,直到烟灰缸堆满烟头,才缓缓开口:“继续实验,把变量控制到极致。” 这句话成了团队的执念,他们开始挑战极限:在真空舱中测试、用强磁场干扰、甚至模拟宇宙射线环境。转机出现在一次意外中,当实验进行到第 87 天时,实验室突然停电。黑暗中,周明远的声音却格外清晰:“信封里…… 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众人用手电筒照明查看,发现他竟完全正确。这个发现让团队意识到,视觉干扰对该能力并无显着影响。此后,他们设计了蒙眼、隔音、隔绝嗅觉等极端环境测试,结果显示,周明远的能力始终稳定发挥。
然而,随着研究深入,更多谜团浮出水面。当使用放射性物质包裹信封时,少年能力未受影响,但长时间接触后出现头晕恶心症状;将信封浸泡在液氮中,他的准确率骤降;而用微波炉短暂加热信封,却意外提升了 30% 的成功率。这些看似矛盾的实验结果,让所有人陷入困惑。周启铭的量子模型修改了 17 版,每次推倒重来时,他都会盯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发呆;林昭远把自己关在图书馆三天三夜,试图从古籍中找到灵感;陈默则反复观看实验录像,逐帧分析周明远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1971 年深秋,研究彻底陷入瓶颈。所有已知的科学理论都无法解释这种现象,新设计的 23 个实验方案全部以失败告终。周明远的身体状况也亮起红灯,频繁的头痛和呕吐迫使实验不得不暂停。在保密会议上,乾峃昇翻着厚厚的研究报告,每一页都记录着团队的心血与困惑。“科学探索本就是在黑暗中摸索。” 他合上文件夹,目光扫过疲惫的众人,“暂时停下实验,整理所有数据。或许,我们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
窗外,梧桐叶纷纷扬扬地飘落,铺满了 507 所寂静的院落。实验室的灯光依旧彻夜长明,研究人员们仍在与这些神秘现象较劲。他们知道,距离真相越近,迷雾反而愈发浓重。但就像乾老常说的:“真正的科学突破,往往诞生于对无解之谜的执着追问中。” 而周明远身上的秘密,或许正是打开人类未知潜能大门的那把钥匙,只待他们找到正确的开锁方式。在这场与未知的博弈中,507 所的研究者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坚信,只要坚守科学的信念,终有一天能驱散这片笼罩在人类认知边界上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