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局:早期探索
(作者:向阳舒展)
1968 年盛夏,蝉鸣撕扯着北京西郊的空气,507 所的几辆吉普车却早已驶出城区,车轮卷起的黄土在车后拖出长长的尾迹。乾老站在研究所顶楼,望着车队消失的方向,手中的搪瓷杯里,浓茶早已凉透。自 1949 年因神秘信号成立以来,507 所历经近二十年的蛰伏,如今,这场转型后的首次大规模探索行动,承载着几代科研人员的期待与忐忑。
筹备组分成五个小队,如同撒向全国的渔网。林昭远带领的一队奔赴西南山区,随身带着的除了检测仪器,还有乾峃昇亲自拟定的《超自然现象调研手册》。手册扉页上,“存疑、求证、慎断” 六个大字,是 507 所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的科研准则。
在云南边陲的小镇,林昭远遇到了自称能 “听风辨凶吉” 的老者。老人枯瘦的手指指向天空:“明日卯时,必有暴雨。” 周启铭立刻架起气象监测仪,然而三天过去,天空依旧晴朗无云。“这不过是江湖术士的把戏。” 陈默在记录本上重重写下结论。类似的场景在各地不断上演,东北的 “隔空取物大师” 被李砚秋识破袖中机关,江南的 “读心少年” 在多轮双盲测试后,露出了紧张的破绽。这些经历让团队更加谨慎,也凸显了陈默和李砚秋在甄别伪科学时的关键作用。
但海量的虚假案例中,总有蛛丝马迹牵动着研究人员的神经。在陕西某县城,一位纺织女工引起了李砚秋的注意。女工能隔着厚实的布料,准确说出硬币的面值和年份。李砚秋凭借在刑侦领域积累的经验,将硬币密封在特制的铅盒中,连开三次实验,女工的回答分毫不差。监控录像显示,她的双手始终未接触铅盒,而脑电波监测仪在她作答时,出现了异常的高频波动。这个发现让团队意识到,他们或许触碰到了未知领域的边缘。
“把人带回研究所,全程启用三级安保。” 乾峃昇的指令通过加密电台传来。当女工踏入 507 所的实验室,周启铭亲自调试着新改装的光谱分析仪,将高能物理领域的研究方法运用到对异常现象的检测中;玄真子则盘坐在角落,闭目感知着四周的气场变化。“她周身萦绕着微弱的青气。” 玄真子突然开口,“与我在终南山见过的灵脉气息,有三分相似。” 玄真子的玄学视角,为研究提供了独特的参考。
更令人震惊的案例发生在中原腹地。一位盲眼少年声称能 “看见” 颜色,且能准确描述出研究人员的衣着款式。林昭远将少年安置在完全黑暗的隔音舱内,通过特殊设备向舱内投射不同颜色的光束。奇迹出现了,少年不仅能分辨红、蓝、绿,甚至能说出光束的明暗变化。神经科专家紧急加入研究,解剖显微镜下,少年萎缩的眼球组织中,竟检测到某种未知的感光细胞。这个发现让团队意识到,人体的奥秘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