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宝就是矿泉水 作品

第282章 蔡瑁

刘琦静静地伫立在原地,全神贯注地聆听着父亲的话语,思绪随着父亲的讲述而起伏。他的脑海中,各种念头如潮水般涌动,渐渐地,他开始明白父亲话中的深意。

刘表看着儿子若有所思的神情,接着说道:“至于蔡瑁,在局势尚有转机、我们还有希望取胜之时,他的确是我们手中的得力干将,如同锋利的刀刃,为我们冲锋陷阵。

然而,如今失败的结局已然清晰可见,他自然会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打算。毕竟,两手空空直接投降,与手握几十万大军投降,在汉中军眼中的价值和所获的待遇,那可是不一样的。”

刘琦听到此处,心中豁然开朗,原来这背后竟藏着如此复杂的算计。他不禁暗自思忖,难道父亲将自己调往江夏,也是出于同样的考量,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让自己在这乱世中多一份保障?

刘表凝视着刘琦,见他逐渐领悟,欣慰地微微点头,说道:“没错,襄阳的沦陷已然难以避免。为父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实在不想再在这乱世中颠沛流离,疲于奔命了。

到那时,为父的结局,不是无奈投降,便是不幸被俘。以我在荆州苦心经营多年,虽说比不上李远,但相较于其他诸侯,还是略胜一筹的。

想来李远也不会对我太过苛刻。而你到了江夏,何去何从,是联合江东的力量继续抵御汉中军,还是选择另寻他处继续逃亡,亦或是顺应局势投降汉中军,都由你自己权衡利弊后决定。这也是为父如今唯一能为你做的事了。”

刘琦听着父亲饱含沧桑与无奈的话语,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眼眶不禁微微泛红。刘表见状,轻轻摆了摆手,说道:“好了,琦儿,莫要这般女子姿态,如今局势危急,时间紧迫,你速速启程吧。”

刘琦强忍着即将夺眶而出的泪水,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父亲,您一定要保重身体,等儿子回来。”说完,他毅然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离去。

刘表望着刘琦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泛起一阵难以言说的唏嘘。自来到荆州之后,他确实在不经意间对这个长子有所忽视。或许是因为次子刘琮的出现,吸引了他更多的关注;又或许是蔡家女儿在耳边时常吹风,影响了他对刘琦的态度。

但无论如何,舐犊情深,身为父亲,他对刘琦的关心从未消失,只是被繁杂的事务和各方势力的纠葛所掩盖。他想出将刘琦调往江夏这一办法,虽然觉得对老兄弟黄祖有些过意不去,但为了儿子的未来,他也只能出此下策。

毕竟刘琦手握江夏,倘若日后选择投降,在汉中军那边便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利益,为自己和家族谋得一线生机。

且说夷陵城下,裴元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下令安排士兵炮击了。自从得知蔡瑁并未趁着己方出兵的时机发动偷袭,裴元绍心中便隐约猜到了蔡瑁的心思。

随着刘表多次派人去催促蔡瑁分兵回援襄阳,而蔡瑁却始终无动于衷,依旧按兵不动,裴元绍愈发笃定了自己的猜测。

于是,裴元绍当机立断,将自己对蔡瑁想法的判断,向李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并郑重地申请暂时停止进攻。

李远和贾诩收到消息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结合锦衣卫传递而来的各种情报,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们觉得裴元绍的判断合情合理,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毕竟,既然对方已有投降的意向,那么再继续发动攻击,不过是白白浪费珍贵的炮弹,还会徒增无谓的死伤。

此时,在夷陵城内的大营之中,刚刚停止了激烈的刀兵冲突,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蔡瑁一脸得意地看着被五花大绑的刘磐,心中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惬意。

而刘磐则双眼圆睁,愤怒地瞪着蔡瑁,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即便被绳索紧紧束缚,被士兵押解着,他依旧奋力挣扎,试图挣脱束缚,冲过去与蔡瑁拼个鱼死网破。

蔡瑁见状,眉头紧紧皱起,脸上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他挥了挥手,对身旁的张允说道:“把刘磐带下去,找个稳妥的地方,严加看管起来。”

蔡瑁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绝不能杀了刘磐。倘若杀了刘磐再去投降汉中军,那么蔡家与刘家势必会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成为世仇。如此一来,天下人定会对他蔡瑁嗤之以鼻,看轻他的为人。

蔡瑁缓缓转头,看向旁边的王威,只见王威神色间流露出一丝不忍。蔡瑁心中不禁暗自嗤笑,他心想,这王威平日里看起来老实忠厚,没想到也是个心思深沉、有自己盘算的人。

明知自己要对刘磐动手,却并未提前告知刘磐,看来他的想法与自己并无二致,也是在为自己留一条后路。

蔡瑁的想法,正如刘表和裴元绍所猜测的那样。他心里明白,失败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与其在城破之时被汉中军俘虏,受尽屈辱,倒不如主动选择投降。

更何况,自己如今还手握几十万大军,这可是重要筹码。到时候,即便汉中军要对蔡家进行整治,处理家族中的一些不法之徒,看在他手握重兵投降的份上,起码也会给他蔡家多留一些家业。

至于蔡家未来的命运会如何,他也难以预料,毕竟这乱世变幻莫测。如今,他的首要任务便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蔡家在自己手中断绝,至于蔡家日后能否再度崛起,重振往日的辉煌,就只能寄希望于后世子孙的努力和造化了。

对于裴元绍停止炮击这一举动,蔡瑁心里明白,对方肯定是猜到了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局面正合他意,他原本还担心汉中军会继续猛烈攻击,一旦夷陵城被攻破,自己可就彻底失去了投降的资本,沦为阶下囚。

但现在投降也并非明智之举,刘表还坐镇襄阳,自己若是早早投降,那便是背主求荣之人,蔡家的百年名声可就彻底毁于一旦了。所以,他决定按兵不动,对襄阳的求援置之不理。

他在等待一个时机,等汉中军攻下襄阳,那时他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投降,既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又不至于落得个千古骂名。

如今,夷陵城的双方大将心照不宣,表面上整个夷陵城一片祥和宁静,仿佛战争的阴霾已然远去,百姓们也暂时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但实际上,双方都在等待着一个关键的契机。所有人都明白,襄阳城破之日,便是蔡瑁投降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