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分兵(第2页)
颜良对此深以为然,当即便赶忙找来一名亲兵,神情严肃地叮嘱道:“你立刻快马加鞭,以最快速度返回邺城,将此地的详细情况如实向主公禀报。”亲兵领命后,迅速飞身上马,扬尘而去,朝着邺城方向疾驰。
紧接着,颜良又赶忙派遣另一路人马,前往蓟县打探袁熙的消息,以便及时掌握局势动态。
再说马忠这一路的进展,可谓相当顺利。幽州的其他兵马,经过此前的大战,大多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已无太多反抗之力;剩下的要么就跟随袁熙逃往蓟县。
马忠大军一路前行,所到之处,敌军纷纷闻风丧胆,望风而降。对于一些被世家掌控的城池,这些世家自持势力,拒不开城投降。但在汉中军火炮的猛烈攻击下,坚固的城墙也开始摇摇欲坠,城内众人最终也只能乖乖出城投降。
而此刻,在蓟县的袁熙,望着城下将城池团团围困得水泄不通的汉中军,心中满是懊悔之意。当初撤离之时,部将鲜于辅曾诚恳地建议他退往冀州,寻求袁绍的庇护。
毕竟冀州乃袁绍势力的核心区域,退往那里,不但能确保自身安全,还能借助袁绍的力量重整旗鼓。然而,袁熙却满心担忧袁绍会因他战败而怪罪于他,为了向袁绍表明自己仍在坚守幽州领土的决心,他固执地坚持撤往蓟县。
退到蓟县后,阎柔又向他提出建议,劝他继续逃往渔阳、辽东等地。在阎柔看来,这两地地域广阔,且远离当前战场,可借此召集兵马,与袁绍相互配合,以图日后反攻。
然而,袁熙却觉得这两地路途太过遥远,一旦汉中军追来,想要逃跑都极为困难。而且,他满心认为颜良、文丑的援军马上就会赶到,袁绍的大军也在后方随时支援,凭借蓟县的防御,定然能够坚守到援军到来。
就这样,袁熙在接连否定了正确的选择后,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而汉中军由于后勤补给顺畅,压力较小,行军速度极快,没过多久,就将蓟县围得严严实实。
袁熙此时一脸无奈地对身旁的鲜于辅和阎柔说道:“鲜于将军,阎将军,我对行军打仗实在是了解甚少。如今这坚守蓟县、等待援军的重担,就只能托付给二位了。”
还没等两人来得及做出回应,袁熙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从现在起,我将蓟县的所有事务,全部交由鲜于辅、阎柔两位将军处理。所有人都务必全力配合,倘若有违抗命令者,定将严惩不贷!”说罢,袁熙便带着亲兵,匆匆离开,前往他在蓟县临时的居住地,仿佛想要尽快逃避这棘手的局面。
鲜于辅和阎柔听了袁熙的话,不禁面面相觑,实在没想到袁熙竟如此胆小怕事,一遇到问题就立刻将责任甩给他人。不过,两人也没有过多抱怨什么。
毕竟有了袁熙的这道命令,他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着手安排防御事务。无论出于报答袁绍解决公孙瓒、为刘虞报仇的恩情,还是为了维护自己家族在幽州的势力,他们都下定决心,要全力以赴,坚守住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