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中域局势10
夏浩微微颔首,心中暗自思忖,这中域的局势果然如同乱麻一般,错综复杂,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
“三千院听旨,” 夏浩的声音在御书房内缓缓回荡,犹如洪钟般响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要穿透这重重宫墙,传遍天下,“从即日起,大夏在中域的布局要全面提速。三千院,你身负重任,负责与凌月帝朝和太虚帝朝展开接触,务必探明双方的真实态度,寻找一切可能的合作机会。这关乎到大夏的未来,切不可掉以轻心!”
“臣领命!”
三千院单膝跪地,重重地叩首,额头触地,发出沉闷的声响,语气中透着坚定不移的决心,犹如钢铁般坚毅,“陛下放心,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夏浩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他深知,这场在中域的布局,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棋局,每一步都关系到大夏的未来兴衰,必须谨慎而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那如同汹涌波涛般的波澜,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大夏在这风云变幻的中域占有一席之地,实现自己那宏伟壮阔的雄心壮志,铸就大夏的辉煌霸业。
正沉浸于对中域局势思索的夏浩,脑海中思绪如织,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
突然,他像是被一道灵光击中,猛地想起了之前被大夏成功俘虏的玄天宗宗主,心中瞬间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好奇。
他微微转头,目光如炬地看向三千院,开口问道:“三千院,你对中域的情况了如指掌,且说说那玄天宗在中域的实力究竟如何?”
三千院听闻,赶忙微微躬身,姿态恭敬而谦逊,以一种沉稳而清晰的语调回应道:“陛下,依据臣在中域悉心探查所获取的详实情报,玄天宗的实力在中域可归为一流势力之列。其宗门坐落于沧澜州,与太虚帝朝同处一州之地。”
“遥想当年,玄天宗曾是中域当之无愧的顶尖势力之一,声名远扬,威震四方。其辉煌时期,宗门内强者如云,底蕴深厚,引得无数修真者心生向往,纷纷慕名而来。然而,岁月如流,随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宗门内部却陷入了纷争的泥沼,如同一艘在暴风雨中的巨轮,逐渐失去了方向。”
“玄天宗内部各派系为了权力与资源,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使得宗门的发展举步维艰,逐渐走向没落。如今,虽仍保有一流势力的名号,但整体实力相较往昔,已大不如前,且稍逊于同在沧澜州的太虚帝朝。”
“现今的玄天宗,内部局势错综复杂,宛如一团乱麻。各派系之间相互倾轧,为了争夺那至高无上的权力与稀缺的资源,无所不用其极。这种内部的纷争,使得宗门内部矛盾重重,犹如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微妙平衡之中。现任宗主修为已达大帝境后期,他宛如一位心力交瘁的舵手,在这波涛汹涌的局势中,竭尽全力维持着宗门的稳定,试图将这艘摇摇欲坠的巨轮重新引向正轨。”
“宗内设有七位峰主,他们修为皆为大帝境初期,却分属不同派系,各自为政,犹如一盘散沙。他们之间的矛盾与争斗,进一步削弱了宗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除此之外,玄天宗还有两位太上长老,一位修为大帝境中期,另一位则是大帝境后期。这两位太上长老,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分别支持不同的峰主,从而形成了与宗主相互制衡的局面。整个玄天宗内部呈现出三派鼎立之势,彼此之间明争暗斗,你来我往,使得宗门难以形成统一战线,拧成一股绳。这也正是玄天宗在与太虚帝朝的较量中,始终被压制的重要原因之一。”
夏浩静静地聆听着三千院的讲述,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的光芒,仿佛在脑海中勾勒出了玄天宗内部那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画卷。
思索片刻后,夏浩不禁轻笑出声,那笑声中带着一丝戏谑,仿佛在嘲笑玄天宗如今的困境,语气悠然地说道:“如今玄天宗的宗主已然被我大夏俘虏,失去了主心骨的整个玄天宗,怕是已然乱作一锅粥,实力也定会大打折扣了。”
三千院听闻此言,犹如一道惊雷在耳边炸响,瞬间被震惊得瞪大了双眼,嘴巴微微张开,满脸的难以置信。他万万没有想到,玄天宗的宗主竟然会被大夏俘虏,这简直是一则重磅消息。
惊愕之下,他忍不住惊呼出声:“陛下,此事当真?玄天宗的宗主被俘,这无疑将在玄天宗内部引发一场巨大的风暴,对其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啊!”
夏浩看着三千院那震惊的模样,并不感到意外。毕竟这几年三千院一直身处中域,对大夏在这期间所发生的诸多变化,以及大夏如今整体实力的提升,还并不了解。
于是,夏浩便将前段时间几位大帝境强者前来大夏寻衅滋事,却反被大夏联合太阴圣地诸位老祖巧妙设局,一举俘虏四位中域大帝的事情,条理清晰地简单叙述了一遍。
三千院静静地听完夏浩的详细叙述,心中依旧有些难以相信这如同天方夜谭般的事实。然而,夏浩所言凿凿,事实就摆在眼前,他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震撼的消息。
片刻之后,夏浩见三千院已经逐渐消化完这些令人震惊的消息,神色也恢复了些许平静,便接着问道:“三千院,此次大夏俘虏的还有玄珍阁的一位副阁主,这玄珍阁在中域的实力又是怎样的呢?”
三千院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介绍道:“陛下,玄珍阁的总部位于中域的天枢州。它乃是由苏家、林家、王家和江家这四大显赫家族联合创立的商会组织,在中域的整体实力范畴中,同样属于一流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