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年11月:齿轮密级
卷首语
【画面:1964年11月的马兰基地密码机房,齿轮更换的慢动作特写显示0.98毫米模数的齿牙精准咬合,千分尺测量的啮合间隙(0.02毫米)与1961年齿轮参数完全一致。示波器显示的振动频率波形锁定37赫兹,与“2-5-”加密序列的层级划分(2层基础密钥、5层中间密钥、层动态密钥)形成对应峰值。数据流动画显示:2.5万大气压=2x10?+5x103,37赫兹振动频率与1964年10月沙地图谱的37厘米边长形成1:1000精度比,两者叠加生成的“2.5+37=39.5”与1963年6月的抗雷等级47千安形成0.84:1的安全冗余比。字幕浮现:当齿轮的每一次咬合都在验证数据的完整性,0.98毫米的模数与37赫兹的振动共同构筑加密的物理屏障——1964年11月的升级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是中国密码人用机械精度延续的加密传承。】
【镜头:陈恒戴着白手套的手指捏起新齿轮,齿轮边缘的模数刻度(0.98毫米)在台灯下反光,与1961年齿轮的磨损模数对比,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密码机的齿轮箱打开着,旧齿轮的齿面磨损痕迹(最深0.03毫米)与1963年11月的羊油保温层厚度形成数值呼应。振动检测仪显示当前频率29赫兹,更换齿轮后指针缓慢升至37赫兹,与加密序列的“5”层级密钥激活频率同步。】
1964年11月7日清晨,马兰基地的密码机房已完成供暖改造。陈恒站在编号“7”的密码机前,操作台上摊开着冲击波压力数据卡片:2.5万大气压被红笔拆解为“2-5-”三组数值,每组旁标注密钥层级——“2”对应基础密钥层(负责数据封装),“5”对应中间密钥层(负责传输校验),“”对应动态密钥层(负责实时更新)。他拿起新齿轮检查,齿牙的0.98毫米模数经千分尺测量无误,这个数值与1964年9月的笔画间距、10月沙地图谱中心标注完全一致。
9时19分,齿轮更换工作开始。陈恒用专用扳手拆卸旧齿轮,齿面的磨损纹路(每厘米37条)与1963年签名的笔迹密度形成技术呼应。新齿轮安装时,他让战士用塞尺测量啮合间隙,0.02毫米的读数恰好是1964年10月误差率0.37%的5.4倍安全余量。“模数必须严格匹配1961年标准,”他边调整齿轮位置边说,指尖划过齿轮端面的编号“11-1964”,其中“11”既对应11月,也对应1964年9月“起爆”二字的11画密钥长度。
【特写:齿轮咬合转动的慢镜头,0.98毫米模数的齿牙接触点发出微光,振动检测仪的波形图稳定在37赫兹,与示波器上的“5”层级密钥波形完全重合。陈恒的笔记本上记录“37赫兹=2层基础频率18.5赫兹x2”,公式旁画的齿轮简笔画,齿牙数量(19个)与1964年10月16日的手指轨迹长度形成1:1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