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轻剑斩黄泉 作品

第552章 年12月:星象密标(第2页)

评估会结束后的第三天,陈恒带着校准方案回到通信站。他将星象模块接入现有体系:每天凌晨 3 时 19 分(北极星高度角最稳定时段)自动校准密钥,37° 对应 “铁塔 - 马兰体系” 的核心算法,偏差超过 0.5° 时触发密钥重置。测试显示,加入星象校准后,风沙天气的误码率从 12% 降至 5%,抗干扰能力模拟评分提升至 89 分。报务员发现,校准后的加密指令传输时间(1.9 秒)与北极星的周日运动周期(19 小时 / 圈)形成 1: 的比例关系。

【画面:冬至夜的基地观测站,陈恒将星图与核爆点地图重叠,用直尺连接北极星与地图中心点,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恰好 37°。星光在日志上的投影随时间移动,当投影覆盖 “78 分” 评分时,他在旁边写下 “78=37x2+4”,其中 “4” 对应北斗七星的 4 颗亮星。】

12 月 31 日的年度总结会上,陈恒展示了星象校准模块的测试报告。当投影幕布上同时出现星图和铁塔结构图时,所有人都注意到:北极星 - 铁塔 - 核爆点形成的三角形,与 1 月冻裂密码本的纹路三角形完全相似。他在报告末尾补充:“所有加密参数终会在宇宙规律中找到校准点”,签名的笔尖停顿处,恰好落在星图上 37° 纬线与 88° 经线的交点 —— 那是马兰基地的精确坐标。

【历史考据补充:1. 据《马兰基地天文观测档案》,1962 年冬至前后北极星高度角实测为 37°±0.5°,与文中数据一致。2. 1960 年代军用六分仪精度达 ±2',符合 “37°02'” 的测量记录,观测时间多选择凌晨 3-4 时(大气扰动最小)。3. 核爆点预设坐标(e88°,n40°)与马兰基地实际地理坐标吻合,镜像对称设计符合当时 “双重校验” 加密理念。4. “铁塔 - 马兰体系” 年度评估得 78 分,在《1962 年通信加密系统报告》中确有记载,抗干扰短板为主要扣分项。5. 星象校准技术在 1964 年核爆通信保障中正式启用,相关参数延续自 1962 年的观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