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抗争条件(第2页)
后来草原荒漠化也有日寇的功劳,交不起高昂赋税的百姓只能开垦荒原放牧种地,日寇进行详细调查,为了榨取战争物资而协助进行开垦。
日寇在游牧地区的统治可不光是征调民众编练伪军,对于经济压榨也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大额乌苏忿忿不平的说:“我带部落离开也是因为这件事,不仅仅掠夺人口编军,部落里的牲畜日本人强制收购,是按半价,甚至有的时候还不给钱。我们游牧部落经常迁徙,往往迁徙之后回来找他们要钱,非得说已经给了,要么就是出荷官调职他们不知道。
他们给牲畜打上铜钉子,每年秋天都会进行清点,要是少了一头就得赔他们一头,明明是我们的牲畜,为什么要赔钱给他们?”
说起日寇的不当人和竭泽而渔,大额乌苏就生气,他的部落也是被逼到破败,差点消散在山林原野中。
仔细倾听大额乌苏和阿克察的介绍,陆北觉得游牧地区的抗日斗争条件很不错,有人遭到压迫,那么肯定有人会反抗,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至少在日寇投降后,投靠国府施行日寇统治政策的旧王公贵族就被少数民族兄弟砍,四野骑兵师就是由这群游牧民和起义少数民族士兵军官组成,砍起来可不带手软的。
跑外面一直反对的那群人,就是跑得快,当年四野骑兵师没追上。
贵族自治权没了,不能继续作威作福压榨老百姓,可不得魔怔一般反。
了解完当地的民众风土人情和政治条件后,陆北对于前往大兴安岭地区活动有了一个初步了解,亲不亲阶级分,旧王公贵族出卖当地群众利益,那么是完全可以夺取的。
随后,阿克察·都安向众人介绍起兴安军此次讨伐情况。
“多亏了大额乌苏兄弟,还有很多游牧民同胞帮助,我们前几天刚刚前往小黑山车站与当地驻守的兴安军骑兵进行接触,他们刚刚打完诺门罕战役,士气很低,在战役中有大量部队逃亡或者哗变。
加上风传日寇要对兴安军内部进行调整,很多兴安军将士对于前路很是迷茫,反战意识逐渐升起。而且咱们抗联对当地群众采取正确的民族政策,让一部分接受过教育的军官对于讨伐抗联是抵触的。
我觉得如果咱们主力要进入大兴安岭地区活动,那么必须要坚决贯彻组织的民族政策,对于兴安军采取攻心为上的计策。”
“具体兵力布置如何?”陆北问。
取出地图,这是阿克察自己绘制的地图,之前的军事教育有了一定反馈,可以明确知晓敌人方位及地形。这也是五支队为何能总是游走于刀尖之上的原因之一,对于当地山川地形和交通网了如指掌,一定程度拉近与日寇的距离。
阿克察·都安指着地图一个点说:“兴安军出动一个骑兵团、一个迫击炮团,而且日寇似乎还准备组织一定数量的山林搜索队,都是由少数民族组成。
目前已经有一个营骑兵连开赴至小黑山站,他们的是为日寇讨伐队负责搜索任务,另外两个骑兵营将会逐步至霍龙门至科洛河村一带,这里都是平原极适合骑兵活动。
另外还有一个迫击炮团,尚未抵达嫩江地区,他们刚刚经历惨败,我估计这支迫击炮团是凑数的,主力是日军的第三独立守备队第十五大队,他们目前驻扎在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