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探长 作品

第295章 归来不晚

看见那块腕表,乌有海一上眼就知道价值不菲,上面还有洋文,是洋玩意儿。

拿起酒杯,乌有海敬了一杯。

“这杯酒,我敬陆先生大义。”

陆北摇晃着酒杯:“大义谈不上,只是做些应该做的。”

闻言,乌有海释然一笑。

“也不知是福还是祸,算是因祸得福,我这辈子堪称玩笑一般。说老天爷太过薄情,可又对我不错,如今靠着当年那份祸事,混得人模狗样。”

他还是没有忘记当年日军走水路奇袭依兰,若非这件事,他极有可能死在抗日战场上,或者离开家乡前往关内,做一个流浪者,漫无目的的流浪。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乌有海曾经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丈夫,如今成了人人唾弃的卖国贼,国运不兴,他倒是官运亨通。

听着对方所言,陆北心中大概已经有了决断,对方一腔热血还未凉透,比起荣华富贵来说,他很是怀念当初那段卫国杀敌的峥嵘岁月。

不谈公事,只谈私事。

话虽如此,可两人实在没什么私交可言,而且陆北已经暗戳戳示意,在未曾来到东北前,他也是享受过的、见过世面的。他能抛弃以前的舒适生活,来到东北抗击日寇,为什么你就不能抛弃?

人生名利如过眼云烟,在青史上万古流芳方为正理。

“陆先生,某有一问,还请解惑。”乌有海说。

“请说。”

“会成功吗?”

举起酒杯,陆北豁达道:“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每一代人都有自己需做的事情,咱们这一代人去吃三代人的苦,去谋求一个成功,多么让人激情澎湃。

上一代已经失败,现如今时代将书写历史的责任交于吾辈,今后该如何书写,自当由我们来!”

“哈哈哈,你们就会说这些让人听见便头皮发麻的话。”

站起身,陆北伸出手:“乌兄,给我们子孙搏个太平盛世吧!”

面对伸来的大手,乌有海低下头,整个人陷入纠结中。

“非为我、为己、为前途、为名利,而为后代子孙。

吾辈军人,当与国同殇!”

抬起头,乌有海看了眼伸来的大手,又看了眼正在胡吃海塞的义尔格,他眼中有泪花闪烁。

他与吕三思都是原东北军将士,参加过义勇军,抱着必死之信念与日寇作战。吕三思是欲死不能,而他是因为时局错乱造就的悲剧。

摸了下头,他已经白发渐生,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都在回忆那一天————九一八!

乌有海抬起头,抿着嘴问:“还能重来吗?

我~~~我还可以···可以与诸君死节否?”

“可以。”

陆北走过去,握住他的手:“历经沧海悲欢,哪怕污泥满身,白发渐生,今日归来仍不晚!”

“多谢,多谢接纳。”

紧紧握住乌有海的手,陆北说:“后世子孙当谢乌兄。”

话说开了,也就那回事,只是在于是否能拉下脸来,早在当年桦川之时,吕三思便向陆北断定,对方绝非不知悔改之人,从他被俘后很自傲的说出曾经参加过义勇军,与日寇作战过,他一直都未曾忘记身为军人的责任。

如东北佬一贯的脾气秉性而言,对方只是爱面子,折节相交、推心置腹,总归是愿意为民族出力的,他是愿意抗日救国的,不然他不会参加义勇军。

此时此刻,陆北也没有什么好拐弯抹角的,不需要乌有海率部起义,那只会白白徒耗力量,而且伪军什么德行,就算起义愿意依附的也不多,再吃吃抗联的苦,估计乌有海要被手下兄弟打黑枪。

继续潜伏在日伪军中,暗地里为抗联提供帮助,若非迫不得已,再进行起义也不晚。

为了能够及时联络,乌有海希望抗联派遣人员前往伪军护路军团,借此相互策应,陆北一概答应。

用完饭,两人如许久未见的老友一般,前往二楼客房详谈。

谈了一整晚,陆北向乌有海介绍起抗联的政策,以及现在国际局势走向,指出在武汉会战过后,日寇在国内已经实质上无法发动大规模侵略作战,全国抗日局势陷入僵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