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的火苗 作品

第208章 冤种人机高中生07 (转班危机)(第2页)

清舟眼神茫然地看着陈思琪,有气无力地说:“嗯嗯,你们怎么都奇奇怪怪的……”

聂晓丽凑过来,脸上带着同情:“清舟,我们不会嫌弃你是个弱智。”

清舟微微一怔,缓缓吐出一个字:“啊……”仿佛连思考都变得艰难。

董佳慧笑着说:“我会帮你。”

清舟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迟疑地问:“是一模成绩出来了?”

陈思琪点点头,眼中满是怜悯:“清舟,那不是你的错。”

清舟声音沙哑:“哦哦,我多少?”

陈思琪无奈地叹口气:“语文43分,数学10分,英语32分,物理5分,化学5分,生物4分。一共99分。”

清舟听到这个分数,低声说:“两位数,不错……”

陈思琪担忧地伸手摸了摸清舟的额头:“你没疯吧。”

清舟轻轻拍开她的手,动作迟缓:“没……”

聂晓丽忍不住说:“你是学纯文的,语文怎么可能才40多分。”

清舟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喃喃道:“那个,睡觉去了。忘记写了……”

陈思琪瞪大了眼睛:“你心真大。”

清舟像是没听到,自顾自地问:“你们怎么样?”

陈思琪振作精神,说道:“这次除了丽姐失误,其它都一样,我540分,慧姐630分,丽姐580分。”

清舟眼中闪过一丝羡慕,随即又被疲惫取代:“哇!你们那么厉害……”

陈思琪看着清舟,忧虑地说:“虽然你从文科最好的班转来我们理科第二好的班,但我担心你跟不上进度。”

清舟咬了咬干裂的嘴唇,挤出几个字:“我努力……”

清舟接着问:“我想知道我们班哪些同学的物理,数学,化学好。”

聂晓丽看向寝室长慧姐:“诺,这不是现成的一个。”

慧姐赶忙摆摆手:“别,我物理也没那么好。中等。数学还行。而且我不喜欢背书。”

陈思琪补充道:“慧姐数学很厉害,班级上前3名,化学要问那就是丽姐了。”

清舟眼神中终于有了一丝急切:“那物理呢?物理!”

陈思琪思索了一下:“那个,那个。物理课代表蓝柯吧。”

清舟又问:“除了呢,女生?”

陈思琪回答:“除了的话,倒是有一个人,只不过不是我们班的。顾芊,她物理竞赛拿过国二等奖。”

清舟轻轻“嗯”了一声:“哇!那肯定问不到,我们班的。”

慧姐谦虚地说:“简单一点的我会,难一点不行。我只有85分水准。”

清舟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这已经够了!”

慧姐笑着点点头:“嗯。”

清舟微微鞠躬,声音虚弱:“慧姐以后,请不要嫌弃你的徒弟蠢!今天我就拜您为师。”

慧姐笑着回应:“平身。”

清舟说:“我去整理行李了。”

她走到床边,开始整理衣服,每一个动作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整理完后,她拿出生物书必修2。

……

下午5点半。

陈思琪喊道:“走了,开班会。”

清舟愣了一下,才缓缓起身:“好……”

四人来到教室。

清舟坐在第三排,旁边的英语课代表何绍忍不住疑问:“我记得你是文科班的?英语怎么会那么差?”

清舟转过头,眼神空洞地看着何绍,声音平淡:“我是文科班的,不是文科的神。”

何绍和刘雪打赌,清舟的英语一定比语文好,赌约是20块钱。

何绍没想到她能考得这么差,不禁嘀咕:“那你也有点厉害。”

这时,男班主任走进教室。

男班主任有着妇女之友的形象,他笑着说:“我们班转来了一位文科班的同学,清舟同学。也希望大家多多帮助。清舟同学等会儿下了课,来办公室一下。”

清舟低声应道:“是……”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劳动委员陈乐乐小声说:“完了,她这次考的年级倒数第一。”

该理科班现在总共20人,8女12男。原来的男生休学一个,清舟来刚好又凑满20个。学委徐桑投向同情的目光。

班主任说:“各科课代表把作业收一下。”然后看向纪律委员黄慧慧:“慧慧,你看好纪律。我等会儿再过来,清舟,你来一下。”

清舟起身,脚步沉重地跟着班主任出去。班主任顾及清舟的面子,语重心长地问道:“清舟,这次一模是怎么回事?虽然你是才转来的,但是你的语,数,外这三门课怎么会考成这样?”

清舟低着头,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老师,这次是意外……”

班主任又问:“你为什么会转来理科班?是因为什么?”

[清舟:因为这个破系统。

系统:要叫妈妈。]

清舟犹豫了一下,低声说:“老师,我想有挑战性……”

班主任严肃地说:“高考是人生中的重要关键点,不可以玩戏。”

清舟赶忙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慌乱:“老师,我不会了。”

班主任看着清舟,缓缓说道:“我问过你以前一班的班主任刘老师,她说你英语和语文都很好,就是数学不行。我还是想让你转回去。”

清舟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声音略微提高:“老师,我一定会好好学!”

班主任无奈地说:“老师相信你,可是你现在基础实在是太差。”

清舟咬了咬牙,眼中闪烁着泪花:“老师,就算考不到理想的学校,我也想试一试。未来我想选的专业是有关于理科。”

班主任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好。”

清舟眼中露出一丝感激:“老师,我想坐到前排,超一排。”

班主任答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