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风骨尽失的苏威
秦王李世民同意了杜如晦两兄弟的请求,放了杜淹。他并非心软,而是权衡利弊后做出的决定,杜如晦是他倚重的谋臣,杜楚客亦非庸碌之辈,若因杜淹一事寒了二人的心,得不偿失。况且,杜淹究不过是权力倾轧中的一枚棋子,留他一命,反倒能彰显秦王的宽仁。
杜如晦离开后后,李世民坐镇阊阖门,处理军政要务。此门原是洛阳旧称,隋朝营建新都后废弃,如今长安宫城并无此名,但李世民仍习惯沿用旧称,仿佛是对旧日山河的一种微妙追忆。
此时,侍从来报,前隋宰相苏威求见,但这老头自称年老体衰,不便行大礼。李世民闻言,指尖在案几上轻轻一叩,眼底掠过一丝冷意。
苏威,隋朝三朝老臣,隋炀帝时官至纳言,位列宰辅。大业末年,天下动荡,他却未能力挽狂澜,反倒辗转于李密、王世充之间,甚至对二人伏地跪拜,以求苟全。如今隋亡唐兴,他倒又想起自己曾是“老臣”了?
“告诉他,”李世民语气平淡,却字字如刀,“身为隋相,国难时不能死节,见李密、王世充却屈膝谄媚。如今既老且病,就不必见了。”
侍从领命退下,李世民望向殿外,暮色渐沉。他并非刻薄之人,但对苏威这般毫无风骨的旧臣,实在生不出半分敬意。
苏威被拒后,仍不死心,待迁至长安,再度递帖请见。这一次,李世民连回复都懒得给。
晚年的苏威,贫病交加,再无官职傍身,昔年煊赫的宰相府邸早已门庭冷落。偶尔有旧识路过,见他佝偻着身子在坊间踽踽独行,竟无人驻足寒暄。大业年间的荣华,恍如隔世。
贞观初年,苏威病逝于家中,终年八十二岁。消息传入宫中,李世民只淡淡批了“知道了”三字,再无他言。
苏威的一生,堪称隋唐之际士大夫命运的典型缩影。
这位出身关陇贵族集团的北周旧臣,隋朝建立后,又历经隋文帝、炀帝两朝,官至纳言,位极人臣,却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暴露出传统士大夫在政治剧变中的软弱与局限。作为隋朝最后一位宰相,苏威的政治生涯充满了矛盾与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