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朗月 作品

第298章 郑主王世充洛阳兵败降唐(第2页)

他的话像投入死水中的石子,激起了其他将领压抑已久的情绪。另一位将领接口道,语气中带着认命的悲哀:“是啊,陛下!如今夏王...夏王已在虎牢关全军覆没,连他本人也...也成了李世民的阶下囚!这消息,长孙安世将军已带回,城中人人皆知!军心...军心早已涣散如沙!”

“没有了夏王,”第三位将领几乎是在哀叹,他痛苦地摇着头,“即便我们拼死冲出这洛阳城,侥幸抵达襄阳,又能如何?面对挟大胜之威、席卷天下的秦王李世民,我们这点残兵败将,加上襄阳的兵力,也不过是螳臂当车!终究...终究是徒劳无功,难成大事了!”

他的话语道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绝望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整个大殿。

王世充听着这些锥心之言,身体微微晃了一下。他扶着御座的扶手,也由长时间的紧握而微微发颤。众将的反应像一盆冰水,彻底浇熄了他心中最后一丝侥幸的火焰。他环顾四周,看到的是一张张失去斗志、充满恐惧和认命的脸孔。他明白,他最后的挣扎计划,连他最核心的将领们都已经不再相信,不再支持。军心已死,大势已去。一股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冰冷的绝望,彻底攫住了他。突围南走,这条路,在窦建德被擒的那一刻,就已经断绝了。

经过两天两夜的痛苦挣扎与煎熬思索,王世充彻底放弃了最后一丝幻想。五月初九(丙寅日),洛阳城灰蒙蒙的天空下,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郑国皇帝,终于走到了穷途末路。他褪去了象征皇权的衮服,换上了一身刺目的素服——这是罪己,亦是臣服的标志。他步履沉重地走出城门,身后跟随着面色惨白、如丧考妣的太子王玄应,以及一众形容枯槁、垂头丧气的文武群臣,再后面是稀稀拉拉、士气全无的两千余名亲卫士兵。这支沉默而绝望的队伍,缓缓走向城外森严壁垒的唐军大营。

营门之前,秦王李世民端坐于骏马之上,一身戎装,英姿勃发,目光如炬。他身后是甲胄鲜明、刀枪林立的唐军将士,肃杀之气弥漫四野。投降的队伍在离营门不远处停下,空气仿佛凝固了。

李世民遵照礼节,并未折辱这位曾经的对手,他率先下马,向前走了几步,平静地等待王世充上前,准备以败军之将的规格“礼接”他。

然而,当王世充一步步挪到李世民面前时,巨大的屈辱、恐惧和对未知命运的惶恐瞬间击垮了他。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狡诈多谋的枭雄,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双膝一软,“扑通”一声重重地伏跪在地,额头几乎触碰到冰冷的泥土。他身体控制不住地剧烈颤抖,豆大的汗珠从额角、鬓边渗出,迅速汇聚成流,沿着他惨白的脸颊滑落,浸湿了衣领和面前的尘土。他伏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此时王世充已过知天命之年,约五十三岁岁,他历经隋末乱世浮沉,从权臣到割据称帝,最终在政治军事博弈中彻底败于二十二岁的李唐青年统帅李世民。

李世民居高临下地看着脚下这个浑身抖如筛糠、汗流浃背的昔日劲敌,心中涌起胜利的实感从未如此强烈。他嘴角微微牵动,露出一丝带着冷峭和胜利者审视意味的讥诮。他清晰而缓慢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足以让周围屏息凝神的众人听得清清楚楚:

“王公,”李世民刻意用了这个非正式的称呼,语调带着玩味,“昔日洛水之畔、两军阵前,你每每谈及我,言语间总以‘孺子’、‘童子’相称,轻蔑之意溢于言表。”他略作停顿,目光锐利地锁定在王世充伏低的脊背上,“怎么?今日你这堂堂‘郑国天子’,亲睹我这‘黄口小儿’之面,竟至于此?这恭敬惶恐之态,未免太过隆重了些吧?”

这字字句句,如同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王世充的心上,也烫在每一个投降的郑国君臣脸上。王世充的身体抖得更厉害了,他唯有将头埋得更深,用尽全身力气,“咚!咚!咚!”地以额叩地,声音带着哭腔和极致的卑微:“罪臣…罪臣狂妄无知!昔日有眼无珠,冒犯天威!今日…今日但求殿下开恩!但求殿下开恩啊!”

每一次叩首,都是对他过去骄狂最彻底的否定,也是对他此刻命运最卑微的乞求。城头变幻大王旗,曾经睥睨天下的枭雄,此刻只能以最屈辱的姿态,匍匐在胜利者的马蹄前谢罪。

随着王世充的正式投降,洛阳这座饱经战火的千年帝都迎来了新的主人。李世民没有丝毫懈怠,他明白此刻的秩序关乎民心所向。他立即合理地分派诸将,命其各率所部,迅速而有序地接管洛阳城防及各处要害。

一道道清晰的命令从这位年轻主帅口中发出,核心只有一个:严禁扰民!他严令各部将士必须严守街市,秋毫无犯,胆敢劫掠民财、滋扰百姓者,立斩不赦!这绝非空泛的警告,李世民治军之严苛,早已令三军敬畏。他特意派遣亲信将领和执法队(“督军”)在城中各处巡查,紧盯着入城的各部作风纪律。

当时,令人震撼的一幕出现了,装备精良、刚刚经历血战的唐军将士,迈着整齐的步伐开进这座曾是他们浴血攻打了近一年的敌国都城。面对繁华的街市、琳琅满目的商铺和惶恐不安的百姓,士兵们目不斜视,刀枪入鞘,对途中所见的一切财物秋毫无犯。

商铺的老板们从门缝中窥探,从最初的极度恐惧,到发现唐军真的只是安静地通过、维持秩序,并无劫掠之意,脸上渐渐显露出难以置信的惊愕与一丝劫后余生的庆幸。“军令如山”这四个字在入城的唐军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在李世民不含私情的铁腕纪律和明确的禁令威慑下,唐朝大军肃然有序,无一人胆敢以身试法。曾经喧嚣混乱的洛阳城,在唐军进入后,竟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恢复了基本的平静与秩序。这严明的纪律,不仅稳定了局势,更在无声中向洛阳军民昭示着新统治者的力量与格局。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