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遗物中的加密名单(第2页)
nathan点头,脸色沉静:“而我们父亲……留给我们的,不是遗产,是入口。”
窗外仍未泛光,伯尔尼图书室的壁炉燃起第二轮。
Annelise在角落翻出父亲留下的旧影册,一册二十年前的全家影集,照片背后有红外可见的笔迹。
她拿起专用的波长灯逐页扫查,直到第十页下出现一道手写痕迹,她低声读出这行字,看向nathan:“我明白了。不是密码,是结构位移。”
她将方才那份“帷幕结构图”旋转45度,顺着火炉朝图书室“顺时针”数四格,抽出一册装帧极厚的手写札记。
打开第一页,封面写着:《观察者不写报告》,署名是父亲生前从未使用过的代号:Δ.roth / spector-12。
nathan翻开内页,发现其中三分之一为代码书写,另外三分之二是父亲笔迹标记的成员路径拆解图。
第一页标题赫然为:“帷幕理事会·亚洲分支关键节点档案(739结构特化)”。
紧接着是一行极短的导语:“你若看见这些名字,说明帷幕已在向下转向。”
名单不长,却足够颠覆想象:
郭劭霆(港城郭家掌门),备注:“路径延续至梁系家族,曾主导金融制衡工程。”
邝卓霖(港城邝家掌门),备注:“现已脱离可控,具备自发资源再部署能力。”
帕努王子(澜国王室政治顾问),备注:“既是文化节点,也是血统复权工具人。”
蔡振邦(时任东宁财政智库成员),备注:“‘沉默合作者’。接受金流,不问源头。具备强烈上升欲望。”
dietrich roth(东宁roth家族掌门人),与prometheus早期结构草图有极高重合率,备注:“东宁系统建模蓝图核心编程者之一。”
Annelise翻到第十页,一张贴在原稿上的微缩胶片照片吸引了她注意。她将其投影在桌上的老式阅片仪中,画面模糊,却勾勒出熟悉的轮廓:
一张早年的政治活动合影,蔡振邦坐在台下第二排,身边站着的,不是别人,正是郭劭霆和邝卓霖。
那张照片的拍摄年份,是:“2023年5月·东宁民主重建圆桌会议”。
而那次会议后不久,prometheus的第一版治理建议报告,便出现在“复策同盟”的政策白皮书中。
Annelise轻声:“这不是巧合,是注入。”
nathan看着那些名字,缓缓合上手稿:“帷幕从来不是观察者。”
他像自语:“它挑选人,栽种人,赋权于人,直到人误以为权力来自他们自己。”
Annelise说:“而现在,它选中的那个人,已经掌权。”
他们都没有提“蔡振邦”三个字。但他们知道,整个东宁政权的前身,已在这个名单里被定位为:“工具性个体”。
文件最后一页,没有总结,也没有提示。只有一句话,被深红墨水手写于页面底部:
“别再试图拆解帷幕。它不怕你知道它的存在,它只怕你看见它的结构。”
nathan沉默片刻,开口道:“如果这份名单是真的,我们的父亲……从未退出过帷幕。”
Annelise答:“但他选择把图交给我们——他最终背叛的是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