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个哩嗝楞 作品

第一二九零章 杨巡(第2页)

“退休的人不少吧?能安排的过来吗?”

“那不是还有孩子要照顾呢?老的退休照顾小的,就这么个轮回。咱们厂里条件好,职工们都想着多生孩子,再加上计划生育的事儿,厂里的妇女不少都挺着肚子。”

“顶风上啊?县里能让?”宋运萍追问。

“肯定不让。”王言摇了摇头,“不抓人,不强制堕胎,但是得交罚款,罚的不少。二胎二百,三胎五百。职工们宁可借钱交罚款,也要生孩子。大家都有共识了,最少得生俩。”

说起这些,他也是不禁笑起来。

这事儿其实问题挺严重的,不过徐县长是个有刚的,能顶得住压力,不愿意搞得那么恶劣。王言也表态支持了,说晋陵是全国的优等生,但也要允许有那么两科的成绩差一些,晋陵养的起孩子。

如此县里也就统一了意见,市里骂就骂了,爱咋咋地。只要县里的人交罚款,那就准生,那就上户口。

当然也有交不起罚款,但就要生的,还很多。公社的人下去要钱,直接掏刀子。但是钱不收不行,为此,县里直接给这些人放贷款。并且明确表示,必须按时还钱,如果连续逾期不还,以后全家人都不能进纺织厂。

这是很重大的威胁了。

毕竟隔上个十天半月,各个村里就有人进城进厂,大家出去修路盖房,那全都是厂里给钱的。进厂的好处那就不用多说了,谁也不敢不把这个当回事儿。

所以总体而言,有一些矛盾,但都成功的化解、消化了,基本上维持着全县的和谐安定以及欣欣向荣……

宋运萍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咱们厂里照顾的过来吗?”

“问题不大,生孩子主要还是父母用工资福利养着嘛,厂里的开支主要在于给职工提供这个福利的成本,比如最近开始研究尿布,研究奶粉,还有建学校,提供教育环境,要充分考虑到我们下一代的情况。

等到这一代的孩子长大成人,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我想我们厂里那时候肯定也是有能力养活这些人的。”

王言摆了摆手,“这说的太远了,咱们是来看改革新活力的。看看这条街,从这一直到那头,八百多米的距离,摆了一千多个摊子。有市里过来的,还有省里来的,咱们县里也有人在这摆,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看那边了么,那就是卖电子表的。”

“不要票?”宋运辉问道。

“目前咱们县里要票的东西只有两种,粮食和油。咱们县里本身的产能足够,原料采购的也比较充足,受限制的地方并不多。”

“这是之前北京来人考察以后的好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