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北邙山头少闲土(第2页)

我心里也在这么想,要是墓里没有值钱的物件儿,毁尸撬走口含倒也正常。

可蔡五爷他们从贵妃墓调包了那么多值钱的陪葬品,这里还要特意毁尸去拿人家一个口含,这事儿干的就确实太绝、太过分了!

二叔没有说话,只是沉着脸,又拿着手电筒朝四周照了照。

这间墓室只有大概三四十个平方,东西两边有两个耳室,朝南的方向有一条四米多深的墓道,规模相对较小,但在朝南的一面墓墙上有非常精美的仿木结构砖雕,斗拱、立柱和最上方歇山顶的结构,以及门窗等细节精致,尤其是青灰色的墓砖,和相对汉唐墓砖略薄,具有很明显的宋代特征。

除了南墙的仿木结构砖雕之外,两边的墓墙上还有彩绘壁画,虽然已经斑驳不堪,但勉强能看出是几幅故事画,内容不是常规的神仙图,而是几组古代制药、捣药的场景。

尤其是东面的墓墙上,画的是一个人物像,彩绘脱落风化的看不太清样貌,只能勉强看清是个手持葫芦的长须老者,脚踏祥云,身后跟着两个童子,旁边还卧着一只看似温顺的老虎。

从这些特征能一眼看的出来,这壁画上的人物是唐代药王孙思邈。

在道教形象中,孙思邈暗示其‘妙应真人’的神仙形象,传说孙思邈为老虎治过病,民间又有着‘伏虎药王’的称号。

但这座宋墓肯定不是孙思邈的,墓中出现了孙思邈的画像,再结合一些捣药场景的壁画,基本上可以确定,这座墓的墓主人生前是宋代的一位药师。

不仅是在古墓中,孙思邈在宋代被广泛崇拜,据说‘妙应真人’都是宋徽宗封的,在民间药铺常有供奉孙思邈的画像。

宋代药师的身份,这也比较符合这座墓小而精的特点。

只不过在我的知识里,宋代流行‘厚葬不如厚养’,很多贵族墓葬都多为淳朴。

可刚才杨老大却特意把嗓音拔高了好几度,强调这里有很多的陪葬品冥器。

我同时也看到了,在这间墓室的角落,堆放着很多的各种各样的陪葬品,有精美的金银玉器、珍珠玉石首饰、陶俑、礼器,还有一些鎏金的酒祭器皿……

并且在手电筒的照射下,猛地一看,还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陶俑!陶俑!”也就在这时,杨老大绕过漆木棺的后方,两眼瞬间瞪如铜铃,跟着喊道:“黑陶俑!”

我立马绕过去定睛一看,在墓室的角落确实矗立着两尊漆黑的方相氏黑陶俑,兽面人身,接近半米高,眼珠突出,呲牙咧嘴的表情凶恶狰狞,其面部特征极其明显,和贵妃墓过廊壁龛里的那两尊方相氏黑陶俑一模一样!

不!

准确的说,这就是贵妃墓里的那两尊被调包后的真品!

但并没有被蔡五爷直接带出去,而是临时转移到了隔壁的这座宋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