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舌战群儒(第2页)

“轰!”

只是这句一话出口,殿内顿时一片哗然。

河南道御史傅振率先发难,起身驳斥道:“荒谬!王秀才此言大谬!圣贤之道,首重明心见性,涵养德性,仁义存乎心,发乎外,自然泽被苍生,若一味逐末求实,岂非舍本逐末?”

“《大学》有载,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未成,遑论治国平天下?此乃本末倒置!”

王夫之面色依旧平静,语气平缓道:“前辈言修身为本,后进不敢苟同,后进以为,修身在诚意正心,更在格物致知,此物非仅心性之玄虚,更是天下之实务、民生之疾苦、兵农之钱谷。”

“若不知稼穑之艰,不晓河工之要,不明边患之急,空谈仁义道德,于国何益?于民何补?”

“此即经世致用之要义,学问当为有体有用之学,知必见诸行!”

翰林编修蒋德听他如此说,当即起身。

“王秀才好大的口气,圣人之学,博大精深,岂是你所言之空谈?”

“《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仁义礼智信,乃立国之本,万世不易之大道!”

“务农、理财、治兵,自有司职之臣操持,若人人皆汲汲于琐碎实务,大道谁传?斯文谁继?你所谓致用,不过是急功近利,舍大道而逐小术,此乃儒门之歧途!”

王夫之也是毫不退让:“前辈言大道、小术,后进请问,无小术何以行大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乃大义。”

“然如何贵民?非空言谈可致,需轻徭薄赋,需兴修水利,需整顿吏治,需强兵御侮,此皆术也。”

“若无术,民贵之大道,不过纸上空文,《尚书》有言,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知大道而不行致用之术,与不知何异?此非急功近利,而是务实救国。”

“就好比如今之大明,北方干旱,百姓生活困苦,四边不靖,兵事不断,心性能退敌安民否?”

“以后进看,还是得行屯田、火器、边备之术更能解燃眉之急?”

王夫之的说法直指要害,殿内气氛愈发紧张。

双方的辩经也是愈发的激烈。

纱帘后的朱由检虽是听的一脑袋浆糊,但看情形也知道,王夫之虽是以一人舌战群儒,但仍旧占据上风。

一名须发皆白的言官,更是被王夫之驳斥的脸色涨红,晃晃悠悠的倒在了地上。

朱由检见状,也从纱帘后走了出来。

殿内顿时安静下来。

看了眼那名被几位同僚扶着的年老言官,朱由检面无表情道:“身体不好就赶紧送医。”

“臣等遵旨。”

几位科道的言官,赶紧七手八脚将那人抬出了文华殿。

环顾一眼群臣,朱由检轻叹一声道:“今日经筳,让朕受益匪浅,就先到这里吧。”

说到这里,朱由检的目光又落在了王夫之的身上,点头道:“王卿之学问,朕也看到了,担任太子蒙师,朕以为可。”

“诸卿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