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明 作品

第二十八章:浑河

 带领着新募的兵卒刚回到了在营地之中,正好遇到了正领兵巡营的曹文诏。

 陈望当即下令全军止步,随后下马行礼,立在一旁等候。

 曹文诏目光从陈望身旁的一众新兵身上一扫而过,眼神微动,而后移动到了陈望的身上。

 “戚军的选兵法?”

 曹文诏眼神锐利,炯炯有神,彷佛明灯一般,似乎可以洞彻人心,一眼便看出了陈望挑选的士兵都符合戚继光所写的《纪效新书》的选人法。

 “正是。”

 陈望低下头,背脊微弯,双手抱拳回答道。

 这个问题他没有做什么隐瞒,直截了当的承认了下来。

 《纪效新书》并非是什么禁书,只要有钱就能够买到。

 戚军虽然与辽军、蓟镇边军都发生过矛盾,但是戚继光的兵书却是没有被禁止流传。

 在辽东的记忆之中,陈氏的大宅书房中就放有一本《纪效新书》,并非是接触不到。

 “《纪效新书》是本好书,行军束伍、对敌接战都写的极为详尽……”

 曹文诏神色复杂,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一桩天启年间的旧事。

 天启元年,有两支从南方千里迢迢一路赶赴辽东助战的军队。

 一支是从四川石柱而来的白杆兵,一支是从江浙而来的浙军,领军者正是戚继光族子戚金。

 建奴围攻沈阳,总兵陈策、童仲揆奉命率白杆兵、浙军、及本部辽兵驰援,一路推进到浑河,欲与沈阳城内的明兵对后金兵进行夹击。

 但行至浑河之时,沈阳已被攻破,陈策于是下令还师。

 但是游击周敦吉等将一再请战,不愿撤退。

 群情激愤,营中诸将纷纷请战,言称:“我辈不能救沈,在此三年何为!”

 此前戚军和白杆兵互有间隙,于是陈策、童仲揆展开阵势时,将大军分为两营。

 前营以白杆兵为主,由周敦吉与秦邦屏两人带领先渡河,于桥北立营。

 陈策、童仲揆及副将戚金、参将张明世统浙兵三千在桥南立营。

 后金军见明军援兵赶来,遂遣大军合围而来。

 后金军以为这些军兵只不过是一支弱旅,只以为只需要一波冲锋便可以将其轻易击溃。

 前军数冲未果,后金以精锐巴牙喇冲阵,亦被击退。

 努尔哈赤于是遣后军往助,以数万大军将其团团包围。

 白杆兵在周敦吉与秦邦屏等人引领之下,据桥而守,死战不退。

 后金军冲阵者死于枪弩者数千人,后继冲阵之骑兵亦皆是纷纷坠马。

 川兵诸将,川兵结阵迎敌,以数千对数万,皆奋勇迎击。

 大战至下午,川兵先败两白旗,又败两黄旗,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

 后金军损兵折将,仍是久攻不下,上下皆惊,甚至出现不战而败走者。

 最后是归降的叛将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朝炮手,以千金悬赏,命其开炮攻击川军。

 红夷炮发,终于轰开了川军的军阵。

 后金军遂蜂拥向前,纵然如此,川兵此时仍未溃败,周敦吉、秦邦屏两人领麾下军将依靠残阵仍然顽强抵抗。

 只是川军鏖战多时,饥饿疲劳,难以支持,军阵遂破。